滨水公园景观雕塑

140人浏览 2025-08-26 10:39:47

7个回答

  • 最佳回答
    果妹
    果妹

    .场地现状分析

    此地段长约1000米,宽约75米。东西两边分别为城市干道,沿街建筑有居民建筑、学校、商业中心等,南北面都是宽四十米的桥梁。

    2.总体布局与空间联系

    总体布局形式按照地形边缘的平行线和围绕入口成射线形展开。主要功能分区有:主入口、次入口、小型植物园、休息游览区、体育健身、茶水空间、戏水空间、停车场、管理区等。空间布局采取由静到动再到静的布局方式。各景观位置及园中绿化均考虑了各路口的对景需要,在具体设计中还考虑到了漏景、借景、远景、框景等设计手法。

    该设计满足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需求。使人不仅在感官上得到享受还在精神上得到愉悦。重点为人们展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面貌。

    3.乡土文化

    中国的九个皇帝都在此地起家。李渊父子此地起兵推翻隋朝,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祥或建都于此。设计的设计主题采用了龙城的主题元素。设计中北面的一个水体做为龙头,南面的小型植物园做为龙尾,蜿蜒曲折的园路勾勒出龙身。设计中提炼了龙的基本图样应用在主题雕塑、环河柱体、地面铺装、座椅、灯饰和凉亭上。

    龙城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例如名将廉颇、呼延赞、杨延昭,宰相狄仁杰 ,文学家白行简、罗贯中,诗人白居易、王翰、王昌龄、王之涣,书画家米芾。为突出表现龙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这些历史人物的著名事迹为主题设计园中的场景雕塑或个体雕塑并附以诗文表述。五千年前的帝尧时代,立都平阳,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法法典《尧典》;大禹治水,敬敷五教,谱写了我国教育史上的首要篇章; 划分九州,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仓颉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纪事的先河;后稷稼穑,中国从此进入了农耕时代等等这些故事做为素材设计大型浮雕文化墙。

    植物种植以适应太原温度气候生长的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主。例如国槐、侧柏、柳树、圆柏、塔块、紫薇、黄刺梅、白腊、山桃、红叶李、紫叶李、丁香、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爬地柏等,不建议引入外来名贵树种。

    4.方案创新

    由于周边全是城市干道所以对于滨水空间来说,交通工具尾气和噪音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园周围种植大量行道树和设计大面积草坪。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园内安装声控形音乐播放器。

    针对水系的资源保护,在滨水上方一定位置定量的安装一些冷凝装置。将滨水表面蒸发水、雾水和露水回收再利用。

    该地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有沙尘暴的现象。依据沙尘暴发生的三个条件风沙、大风、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大面积的植树和种草能缓解这些气候问题;另外利用滨水中的水资源给公园及周围地段喷灌能使干燥疏松的土壤变得湿润夯实,达到切断风沙源的目的。

    5.景点详析

    5.1问号排柱

    该景观处在离主题雕塑不远的休闲游览区内,周围配置方块形草坪,道路穿插其中。列柱的的平面形态为“?”号。放在仿古空间东面的草坪上,寓意景观设计未来将何去何从。是否应该重点注重中国古文化的传陈和建设。列柱是木材质。周围配置景石和植物。

    5.2景观框架

    该景点设计是将水系、汀步、构筑物相组合。整个景点都围绕次入口轴线展开。主题构筑物与地面上的水系和汀步形成显著的空间对比。弧形水体、圆形汀步、不规则台阶和几何状轮廓的草坪共同成衬托构筑物的高大。人们在其间可自由穿越和观景。

    5.3仿古空间(茶水空间)

    仿古空间以一几何状弧形墙体为背景,外部轮廓是半葫芦状的,上边悬挂红色灯笼。地面上放置仿古家具若干,地面铺装以仿古木纹为主。其东面的大型草坪间穿插十字形步道。部分地方放置一些仿古雕塑跟该空间形成呼应。人们可以来这观景和进餐(自带茶水和食物)。

    5.4石凳组景

    该处景观处于休闲游览区。主要特点是构架与一组坐凳的结合。有别与其他座椅的是,这组座椅是由钢筋水泥做成的,且不可移动。该组坐凳和相配的的花架自成一体。周围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

    5.5主题雕塑

    在一龙形图案中提取了基本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我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立体雕塑。色彩是中国红和代表富丽的金色。为象征代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陈。

    5.6池边水景

    在休闲游览区内的小水系边缘放置木箱状的构筑物。木箱中设计喷头,木箱一侧设计三个簸箕状的出水口。三个木箱形成三组小型瀑布流。周围配置石景和植物,相互衬托形成小景团。

    5.7水中框架

    设计构思是几个大型的框架(高三米五到五米五不等),分别架在水面和陆地上。框架具体设计是以主入口的的圆心为轴心截取的弧形墙体,墙面上镶嵌有几何形状的窗口。窗口或镶嵌于墙体中或镶嵌于墙体边缘部。人们可在其间自由穿越。

    5.8水景墙

    水景墙设计新意在于将矩形大石墙上掏掉部分作为水系的源点,形成水从墙中流出的景象。有水系的墙体下边设浅水池,水池中还可放置适当的小喷泉。仿佛在一矩形容器中加热煮沸的石墙。该景墙材质是较暗色的石材与地面上较亮的铺装材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5.9玻璃构筑物

    该景点设计创意在通过于圆形玻璃柱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台阶上放置大小、高低不同的玻璃柱体。人们透过圆形玻璃体看到的景观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呈现出不同视觉景象,再加上玻璃柱体的重叠,视觉景象多变。

    5.10雕塑

    该雕塑处在主入口的北面,造型都是三维曲线结构,其间穿插序列形列柱。周围配置方块草坪和几何状水体和草坪。雕塑材质是铝合金金属,地面铺装以草坪砖和木材质为主。综合金、水、木、土,集圆形与线形为一体从多角度给人另样的感觉。

    5.11亲水平台

    此景由几何形高五米的大框架和水边平台相结合,供人们穿越和观赏。框架材质以石材为主,水边平台以木质为主。框架和平台交错相容,显示空间的对比和尺度感。

    5.12游玩台阶

    该景点处在体育健身区内,具体设计是由数个长宽都为两米五,高低不等的的长方体拼合而成的。供人上下攀爬嬉戏。内设高为一米五的平台(供人们穿行),部分地方做些植物配景。整体给人三维俄罗斯方块的感觉。

  • 她想养只狗。
    她想养只狗。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是指在滨水公园内设置的艺术雕塑作品。滨水公园是指位于河流、湖泊或海滨等水域附近的公园,其特点是靠近水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景观雕塑则是通过艺术手法在公园中创造出独特且具有美感的雕塑作品。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公园的景观,提升公园的艺术价值,同时为游客提供欣赏和互动的机会。这些雕塑作品通常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滨水公园中,景观雕塑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如铜雕、石雕、铁艺等。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主题和意义,如表达自然的美、传达文化的内涵、表现社会的价值观等,能够增加公园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还可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水、植物、地形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它们可以成为游客休闲散步、观赏风景的点缀,同时也可以成为公园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是指在滨水公园中设置的艺术雕塑作品,其目的是丰富公园的景观,提升其艺术价值,并为游客提供欣赏和互动的机会。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观赏性,还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增添公园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 时针倦了
    时针倦了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是指在滨水公园中设置的艺术雕塑作品。滨水公园是指位于河流、湖泊、海滩等水域附近的公园,以水景为主题,结合自然景观和人造设施,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和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艺术体验。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1. 装饰美化:景观雕塑作为艺术品的一种形式,可以为滨水公园增添美感和艺术氛围,提升公园的整体形象和观赏价值。

    2. 环境融合:景观雕塑通常根据公园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设计,与周围的水景、植被、地形等自然元素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3. 主题表达:景观雕塑可以通过形状、材质、色彩等方式,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意义,传递特定的文化、历史、社会或艺术信息,增强公园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

    4. 互动参与:一些景观雕塑作品设计为与观众互动的形式,例如可以供游客攀爬、触摸、拍照等,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和互动体验。

    5. 空间分隔:景观雕塑可以作为公园空间的划分和界定元素,引导游客的行进路径,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和景点。

    滨水公园景观雕塑作为公园的一部分,既是艺术品的展示,也是为了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美感、互动和休闲体验。

  • 走失的鹿
    走失的鹿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活动都与之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一些城市依水系而发展,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这些由江、河、湖、海衍生出来的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人们在关注城市水环境物质、功能需求的更加注重了对其精神层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城市滨水区不仅是城市特殊的环境地段,更是城市文化的敏感区域,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良好的滨水区景观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提升城市整体的景观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一、哈尔滨滨江地理概况 1.城市渊源 “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本为“天鹅”之意。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虽然这一名字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独特发音,但也恰好映射出这座城市与滨水之间的特殊渊源。哈尔滨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其建设始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城市作为铁路建设运营中心,选址于铁路线与松花江的交叉处,哈尔滨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批的建设物资沿松花江而来,大批的外国人和外国资本纷纷涌入,城市和商业贸易随之发展壮大,沿江的滨水区域奠定了哈尔滨滨水区城市格局的基础。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中西合壁、格调鲜明的建筑风格,整个城市异域风情尽显,被冠以“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可以说,哈尔滨的滨水资源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2.滨水概况 哈尔滨在气候上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城区内滨水地带可以概括为“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一江”即松花江,具体包括城区上下游长达120公里、总面积881.55平方公里的水域和沿江两岸纵深500―3600米的带形空间;“两河”即呼兰河和阿什河水域及两岸纵深50―200米的带形空间;“三沟”即马家沟、信义沟、何家沟水域及两岸纵深30―50米的带形空间;“四湖”即长岭湖、太平湖、阿什湖和黎明湖水域及沿湖50―100米的带形空间。在哈尔滨,最为著名的太阳岛风景区是松花江北岸的一颗明珠,也是哈尔滨标志性滨水景观区域的成功案例。这一风景区融生态、休闲、度假、滨水活动、冰雪文化于一体,成为了松花江沿岸乃至哈尔滨市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久负盛名、家喻户晓。得天独厚的滨水资源,为哈尔滨滨水区域的规划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和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城市景观的一般特性,都应遵循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普遍原则,但它又是具体的,具有其“滨水”的个性。 1.以人为本原则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水性,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应更多考虑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以对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作为设计的基础,注重人们在场地活动中的各种功能需求,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 2.生态化原则 水是城市的命脉,维系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既能承载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源涵养、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还能改善城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环境容量,促使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滨水区是形成城市生态景观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不可缺少的元素。 3.整体性原则 滨水空间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带动城市经济,促进城市整体建设发展。滨水空间的规划要力求加强和城市整体之间的联系,避免将滨水区孤立地形成一个独立体。强化滨水景观与建筑单体及公共空间之间的连续性,让滨水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延伸。 4.地域性原则 景观的地域性不仅展现某一地域范围内独特的自然景色,也反映出了这一范围内人类在自然中留下的印迹与延续的文脉。水系能够塑造和承载城市的这一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个性和地方精神的代表。城市建设应当将历史融入现代化建设,将滨水区作为雕塑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和彰显本地特色的改造更新的措施,创建城市滨水空间的独特个性。 5.安全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一般都紧靠水体,容易受洪水的威胁。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在考虑美观的同时必须以防洪泄洪功能为前提,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在注重安全的同时增加人们亲近水体、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哈尔滨滨水景观地域性塑造的主要表现 对于哈尔滨滨水景观地域性的塑造,在遵循滨水景观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具体通过以下三方面表现出来。 1.整体规划上 (1)景观要素相互协调 景观环境因素包括以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等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因素,以及由历史因素、文化脉络、社会经济等构成的人文景观和以滨水街道、岸线、建筑、小品为主的人工设施因素。三者在滨水景观地域性塑造上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自然要素是基础,人文要素要遵从自然条件进行构建,人工设施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具体呈现手段,它们共同作用于地域性景观的特征表达。哈尔滨作为北方寒地城市,由于气候、地域等特殊条件,设计中更应注重整体协调性这一原则,不仅滨水区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尽量统一,体现出和谐感和整体感,还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加强滨水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的融合性。要从城市总体布局入手,从整个城市的构图来考虑主次与取舍,力求达到具体形式和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的高度契合,以营造能够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城市亲水环境。 (2)天际轮廓线设计 天际轮廓线是建筑物在人们眼前所呈现的一些高低起伏的线条以及一些块状结构,是建立城市印象的重要因素。滨水区在城市常以“边沿”的空间形态展示出来,为人们感知城市风貌、控制城市天际线提供了良好的机缘。哈尔滨的松花江沿岸是特殊的滨水景观区域,是城市活力与美丽的源泉。目前的规划布置上,两岸天际线的主韵律感还不够突出,沿岸建筑纵深层次感不强,整体风格也不够协调。沿江的滨水地带是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天际线要注重景观布置的层次感和构图的合理性,提倡简洁美感、协调有变化的建筑屋顶处理、完整而富于韵律的景观序列、优美而独特的视觉效果,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天际轮廓线,以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 2.城市特色上 (1)延续冰雪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中最直接的代表,冰雪文化是哈尔滨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作为北方特色和城市内河的冰雪景观,在其设计中应反映传统文化和地方文脉,将冰雪景观与城市环境相结合,自然冰雪景观与人工冰雪景观相结合,冰雪民俗、冰雪艺术与冰雪运动相结合,融观赏与娱乐于一体,增强人与城市滨水之间的互动,增加城市的活力和地域特色。 (2)传承历史文脉 滨水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起源地,也是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是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定的历史环境,使哈尔滨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文化特色,特别是西方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上留下了很浓郁的异域色彩,充满欧陆风情的景观小品随处可见。漫步于优美的斯大林公园、沿江的防洪纪念塔、具有俄罗斯古典风格的江畔餐厅、罗马回廊中,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洋气的城市特质,这种特殊的文化情结已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影响着这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滨水景观规划上应注重新旧部分的协调统一,特别是要对滨水区域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与构筑物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合理布局新建筑、新景观,风格上既延续原有格调又能体现时代风貌,让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在此进行和谐地演绎。 (3)体现时代特色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进步,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对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再开发与再利用,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面孔具有特殊意义。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既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遗存,也具有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型工业,要利用好这些景观元素,增强区域特色。在具体的景观规划中,可建造大型的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或广场,也可营建区域性的景观节点或塑造工业景观小品。要注重环境与对应风格相协调,在自然风景与工业文化有机融合的利用这种鲜明的抽象语言来打造区域特征,体现时代特色。 3.材料选取上 (1)利用本地植物 北方地区的植物种类虽然不如南方丰富,但可以尽量选择体现滨水景观特点、代表地方特色、群众喜爱的树种作为基本树种,如白桦、枫树、松树,还有哈尔滨的市花丁香花这些在北方的自然风景的构图中较常见的树种,作为构成哈尔滨滨水代表性景观的重要元素,综合运用植物配置知识,创造一个色彩丰富、层次鲜明、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景观形态多样化、景观结构优化、生态功能完善、空间尺度适宜的绿色景观环境。 (2)选取当地材料 现今的滨水景观设计实例中,设计师过多关注的是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而对当地材料的信息缺乏了解,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乡土材料。这既是对当地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地域性的忽视。在一些护岸、步行道、栏杆、座椅、指示牌、小品等局部设计的材料选择上,可尽量就地取材,运用地方材料,这不仅可以创造一种亲切、自然、质朴的感觉,同时也为滨水景观地域性的塑造锦上添花。 结语 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滨水区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滨水景观对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传达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滨水景观在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亲水需求的更是对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强本地居民对自己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能够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哈尔滨作为历史悠久的北方边境城市,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和特殊的文化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新时期整个城市的兴盛繁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了滨水空间在城市整体环境空间中所扮演的这一重要角色,并不断地探索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增添城市魅力的发展方向,正在建设中的群力新区以及正在规划中的万倾松江湿地,大大丰富了哈尔滨滨水景观规划建设的宏伟蓝图,秉承着打造哈尔滨“欧陆风情、冰清雪韵、多元融合、健康文明”城市品牌的拓展理念,相信哈尔滨滨水景观在不远的将来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为哈尔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0B043) 参考文献: [1]段全猛,王法,裴东伟,哈尔滨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对策研究[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2]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1998(3). [3]崔柳,田大方.中小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地域性现状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5). [4]郭海博.哈尔滨市何家沟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 甜的尴尬
    甜的尴尬

    该公园景观方案设计:规划设计从整个县城城市环境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强调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设计要求景观优先,同时满足防洪与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是滨河公园成为该县的主要城市绿地,体现县城城市风貌,使之成为该县的“历史文化长廊”,实现“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总体建设要求。

  • 缤纷
    缤纷

    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筏客搏浪 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 英姑娘哦
    英姑娘哦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滨水景观是一种独特的线状景观,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极具景观美学价值。滨水植物景观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植物景观,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改变与提升,强化地区和城市的识别性。城市滨水景观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城市滨水资源已非常稀缺,要让稀缺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就不能光从观赏的角度出发,而应更多地着眼于滨水景观的使用功能。” 1.防洪原则: 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 滨水园林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滨河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休闲、娱乐等功能外,它还必须具备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防洪性。以武汉江滩景观为例,在长江边上的景观是武汉的标志式的景观带,它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防洪的功能。 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景观设计就必须在满足防洪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在防洪坡段可以利用石材进行设计,利用石材的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亲水的乔木进行植物的设计,在丰水期或是有洪水的日子中植物虽然被淹没但是堤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被减弱,洪水也影响不了堤坝之上的景观。与此同时水下的植物会给水下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对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也有促进作用。在枯水或者没有洪水的日子里,水生植物和亲水的乔木可以美化堤岸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游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的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2.生态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像生态岛、亲水湖岸以及大量利用当地乡土植物的设计思路,用其独有的形式浯言,讲述尊重当地历史、重视生态环境重建的设计理念。 3.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 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过程,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揭示与再现。 4.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5.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以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6.城市景观统一原则: 滨水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