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同与文学语言,在文学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比如"美丽""漂亮",而美术语言就必须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才能成为艺术语言。比如一条圈,一条不规则的曲线或一条直线,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通过一定的创造法则,那么就完全不一般了。(见课件)象马蒂斯的《女人像》,就是用有变化的线条为艺术语汇,通过画家的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具有惊人的抽象能力,色彩,明暗等一些艺术语汇全被省略掉了,线和点主宰着一切,富有弹性的线条和形象紧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俊美、靓丽的妇女形象,与此弹性有变化的线条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生命活力感,传达了一种跃然纸上的欢乐之情。如果在其中抽出一条线条,他将变得毫无意义。
1)形体:包括点、线、面、体。,
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点则 具有大小不同的面积或体积, 在平面上的点,由于大小、位置的不同, 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给人以不 同的情绪感染。在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中, 可以利用点构成各种优美的图形。中国山 水画中传统的点苔法就是以各种形状的点 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 藓杂草。这些点既是表现具体物象,又具 有一种独特的美。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 内部结构的结构线。线在造型中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线条能表现为一种心 理和情感的效果。(见课件:由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讲理由)水平直线给人以 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 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 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 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例如两条粗细不同的水平直线位于同一平 面时,粗的线使人感到它离人比较近,细 的线则使人感到离人比较远。以线条作为 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 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 的经验。以墨线勾描物象、多不着 色的白描,仅凭简练的线条就可创造出动 人的艺术形象,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 图》,或称《八十七神仙卷》。中国古代 人物画创造的"十八描" 就是为了表现中国古代人物衣 物褶纹而创造的用线方法。
面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比点、线更显示 出具体的形,谈面实际上涉及到形。 各种几何形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 方形给人以方正、坚实的感觉;横长方形 给人以平静、沉重的感觉;竖长方形给人 以高耸、伟岸的感觉;等腰三角形给人以 向上与稳定的感觉。 以造型为主要特征的美术,形的重要性远 胜过于其他艺术,因为没有形,也就没有 美术。具有造型实体的建筑艺术,其重要 艺术语言就是形。通常所说的一座建筑的 立面,如希腊帕底农神庙和我国山西五台 山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体现了两种不同 风格的建筑美,在立面的处理上都 运用了诸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 律、虚实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
体即体积,体与形状 体积是密不可分的。人对大小形体的感觉 是绝不相同的,大的体积,给人以雄伟、 沉重等感觉;小的体积,给人以灵巧、轻 松的感觉。现今分布在江苏南京及 其邻近的许多南朝陵墓石刻,大多是表现 传说中的瑞兽,它们都具有形体硕大,气 势逼人的特点,人们远远望去,其鲜明有 力的体形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 一种敬畏的心理。再如,中国古代的楼阁 式佛塔和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两者 都有高耸的体形,但体形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佛塔的层层屋檐形成了许多水平线, 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哥特式教堂的立面 充满了垂直线,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升腾之 势,借此体现了基督教徒向往"天国"的 精神。
(2)明暗: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光必然会造成物体接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了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主要艺术语言之一。他强调画面上的明暗的过度是连续的,像烟雾一样,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3)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凡是偏向于红、橙、黄的 色相,由于能引起人对太阳、火光等的联 想,给人以暖和的感觉,被称为"暖色"; 偏向于青、蓝、绿的色相,使人联想到天 空、海洋等,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些 色相就被称为"冷色"。明度和纯度均高的色彩给人以 华丽的感觉;明度、纯度均低的色彩使人 感到朴实。美术家们正是利用色彩的这些 特性结合其他艺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感染 力的艺术形象。
(4)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各个门类 的美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在美术中,因其 种类不同,空间性质不尽相同。一般说来, 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中。 这些由人的感觉感知的空间,其性质也是 不同的。一般地说,绘画、书法篆刻、摄 影艺术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雕塑、工艺 美术和建筑艺术,除视觉外,还依靠触觉 与运动觉。具体地说,绘画是通过透视、 色彩、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空 间的假象。绘画、摄影艺术和雕塑艺术中 的浮雕上形成的空间的错觉,使画面上的 空间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3个层次。具 有真实的体积感的空间是真实的实体。特 别是建筑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与其他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 可供人使用的空间而且空间的形状、大小、 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对人具 有强烈的情绪感染的作用。一个宽 阔高大而又明亮的大厅,令人感到开朗舒 畅;小而平易的空间给人以温馨,大而变 幻的空间使人感到迷惘;开阔的广场令人 振奋, 四周围有高墙的小广场给人以威 慑……这些都说明建筑的空间具有一种艺 术感染力量。
(5)材质和肌理:任何艺术都要依靠一定 的物质材料,如写小说需要笔、纸和墨水, 这些材料对于创造小说中的艺术形 象没有多大的关系。美术则不同, 各个门类的美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它使 用的物质材料密切相关。中国画、油画、 版画等画种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 使用的物质材料,用质地细腻、洁白的汉 白玉或大理石塑造的少女的雕刻,显然比 用陶土塑造的形象更动人;现代流行的玻 璃幕墙建筑显然比使用一般材料的建筑更 使人赏心悦目;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 术离开了它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很难想象的; 摄影艺术更是与它使用的胶卷、洗印药品 等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密切相关。 物质材料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是创 造艺术形象的手段,而且物质材料的性能、 质量的好坏也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
所谓肌理,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 具体地讲,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经 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 粗糙、精细的程度。在绘画艺术中一般称 为笔触,即绘画中之笔法。在油画 中,画家常用稀薄的颜料、轻匀柔润的笔 法渲染出缥缈的云天和明净的水面,而用 浓重的颜料,重叠堆砌的笔触画出坚硬的 岩石和厚实的土地。在工艺美术作品中, 光滑的绸缎与粗毛线的编织物呈现出两种 不同的肌理美。合理运用材料的肌 理效果,也可以增强美术作品本身的审美 价值。正因为如此,材质和肌理也是美术 的艺术语言之一。
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是: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
雕塑艺术是立体造型;作为立体造型的雕塑,其主要语言虽是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
1、雕塑的“形体”是说雕塑是物质性的,实体性的,是可以触摸的。
如中国著名的雕塑艺术作品有:北魏云冈石窟的“大佛”和“鸠摩罗天”,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敦煌盛唐彩塑菩萨等,都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实体。
2、雕塑的“空间”是指雕塑是三维的、立体的,是有深度的,是可以环绕它进行多角度体验的。
如米隆《掷铁饼者》中高扬的双手和即将飞出的铁饼,卡瓦诺《丘比特之吻》中飞舞的翅膀,布莱尔《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以及印度古代雕像《湿婆舞蹈铜像》中巨大的动态和时间过程,都表现的是雕塑的空间变化。
扩展资料:
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艺术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艺术由于形象比较简括,所以宜于抒情而不长于叙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雕塑正是形体化的“诗“。
3、雕塑的表现手法是高度概括的,它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带有某种“强迫性”,让人非看不可,从而像建筑一样,直接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部分。
4、正由于雕塑与大众生活环境融而为一,所以它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是指通过雕塑作品所使用的形式、结构、材料、主题和风格等诸多因素,表达出艺术家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理解、思考和感受。
景观雕塑的形式包括立体雕塑、平面雕塑和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立体雕塑以具体的空间形体为基础,通过雕刻、浮雕等技法,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平面雕塑则注重于平面空间的表现,常常采用绘画、拼贴等方式,呈现出平面效果。而装置艺术则是将雕塑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通过艺术家的设计和布置,使作品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
景观雕塑的结构可能包括线性结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等。线性结构注重于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延伸和组合,创造出动态和韵律感。平面结构则以平面上的图案、图像和色彩组合为主,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立体结构则强调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通过雕塑的体积变化和空间组织,营造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
景观雕塑的材料也是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常见的雕塑材料包括石材、金属、木材、玻璃、陶瓷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形态和特性,艺术家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达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效果。
景观雕塑的主题和风格也是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可以是自然、人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诠释和表达某种特定的主题。而风格则是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或所属的艺术流派,比如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特点。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是通过形式、结构、材料、主题和风格等多个方面,来表达艺术家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思考、感受和表达,以及艺术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是指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理念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仅是雕塑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的选择、创造和组合来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表现在形式上。雕塑作品可以采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具象形式通常是对真实事物的再现,而抽象形式则更加强调形态、轮廓和线条的表现力。艺术家通过形式的选择,创造独特的雕塑形象,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表现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不同的材料能够给予雕塑作品不同的质感、光泽和触感,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适合的材料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常见的材料包括石材、金属、木材和玻璃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力和审美效果。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还表现在空间的组织和布置上。雕塑作品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与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对话,通过空间的布置和组织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艺术家可以选择在公园、广场、街道等开放空间中布置作品,也可以在室内场所中进行展示,以实现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还包括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图。艺术家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对自然、人类、社会等主题的思考和观点,传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图可以是抽象的、具体的,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家通过形式、材料和空间的运用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是通过形式、材料、空间和主题来传达艺术家意图和主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雕塑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来传达作品的深层意义和审美感受。
从古代开始,园林石雕的文化就开始了。先哲与大儒、官商等都喜欢在自己庭院里面布置园林,而石雕则是其中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组成。园林石雕不仅让整个庭院的装饰变得更有趣味,而且更加富有人文艺术气质,呈现出人与自然完整合一的风貌。下面土巴兔小编来介绍一下园林石雕的分类与材质。园林石雕的分类园林石雕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园林石雕的用途与装饰效果也不同,根据这种特性不同分为实用性、装饰性、主题性园林石雕。实用性园林石雕主要是为了庭院环境提供实用性效果的,常见的园林石雕包括长廊、回廊、凉亭、石桌、石凳、喷泉、风水球等,它们可以为大家提供休憩或观赏的场所。装饰性园林石雕主要是为了装饰效果而打造的,比如园林中的壁画、花窗等,一方面装饰性园林石雕能够自成一景,一方面可以与整个环境和谐搭配。主题性园林石雕是为了表达某个主题而打造的园林雕塑,比如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的雕塑,是为了宣传我国的古代文化,展现它们的文学才华。园林石雕的雕刻形式也各不相同,分为圆雕、浮雕、镂空雕刻等。圆雕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刻形式。浮雕主要应用于园林壁画等场面雕塑中。镂空雕刻主要用于花窗、园林摆件等。园林石雕的材质园林石雕在庭院绿化装置艺术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因为它非常坚固耐用,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形态完整。园林石雕的材质主要有青石、花岗岩、汉白玉、河南黄等。河南黄是一种大理石材质,它通过与典雅大气的建筑相搭配,塑造出高贵、稳重的气质。花岗岩作为常用的石雕材料,它最具有自然的气息与艺术感染力,能够与园林自然而然的搭配在一起。汉白玉是一种贵气的石材,它的质地细腻,特别适合雕塑,可以打造出独特的美感与艺术效果。青石本身感觉古朴、素雅,适合打造古代人物,能够传神的表现出历史的沧桑之感。园林景观雕塑的意义园林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园林景观雕塑设计手法。有许多环境景观主体就是园林景观雕塑,并且又用园林景观雕塑来定名这个环境,所以园林景观雕塑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成二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前一种的环境由雕刻艺术本身所设置的一个地点。而后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点缀的建筑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决定着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绝大多数情 下还要决定他们的内容。借用黑格尔的美学语言来概括,前者是独立美,后者是依附美。园林景观雕塑实质上就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环境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应该与它所在的环境紧密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中的空间结构、性质 功能、情调气氛及尺度比例,追求布置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雕塑的位置选择、环境空间、的物质因素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构成特定的思想情感氛围和园林景观的观赏条件。现代园林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作丰富耐看的景观,以满足观者审美心理的需要。古今中外的优秀雕塑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它能赋予人们以人文内涵与艺术熏陶。作为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开发与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中国现代园林景观雕塑艺术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景观的观赏性与装饰性是人们在满足审美需要时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地探索。这种探索实践是建立在,具有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之上的,它是人们对视觉审美愉悦的一种追求。人类对美的认知来自于长期的自我意识觉醒之中,从进化中总结有利于自身存在的形式到发现探讨自然和意识中的规律,美是从意识的建立当中逐渐确立的,美也由单纯的本能转化为思想的探究。当人们在减灾和改变自己的环境时,总是希望满足对审美的精神要求,不管这种意识是本能的还是思考的,都是存在于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环境之中。园林石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不管是造型设计与空间塑造上,都能够给人以艺术享受。在物质发达而精神空虚生活的当下,城市园林景致的打造,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给人以精神上的舒畅,让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激情。
以上就是有关园林石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园林雕塑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它充实着园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众、园林环境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和共鸣。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园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魅力,它或以独特的形象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或以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或以抽象的造型让人浮想联翩,雕塑通过艺术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会时代精神,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雕塑厂家的介绍到既可点缀园景,又可成为园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
美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视觉语汇组成。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同与文学语言,在文学中,每个词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比如"美丽""漂亮",而美术语言就必须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才能成为艺术语言。比如一条圈,一条不规则的曲线或一条直线,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通过一定的创造法则,那么就完全不一般了。(见课件)象马蒂斯的《女人像》,就是用有变化的线条为艺术语汇,通过画家的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具有惊人的抽象能力,色彩,明暗等一些艺术语汇全被省略掉了,线和点主宰着一切,富有弹性的线条和形象紧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俊美、靓丽的妇女形象,与此弹性有变化的线条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生命活力感,传达了一种跃然纸上的欢乐之情。如果在其中抽出一条线条,他将变得毫无意义。
1)形体:包括点、线、面、体。,
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点则 具有大小不同的面积或体积, 在平面上的点,由于大小、位置的不同, 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给人以不 同的情绪感染。在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中, 可以利用点构成各种优美的图形。中国山 水画中传统的点苔法就是以各种形状的点 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 藓杂草。这些点既是表现具体物象,又具 有一种独特的美。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 内部结构的结构线。线在造型中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线条能表现为一种心 理和情感的效果。(见课件:由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讲理由)水平直线给人以 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 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 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 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例如两条粗细不同的水平直线位于同一平 面时,粗的线使人感到它离人比较近,细 的线则使人感到离人比较远。以线条作为 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 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 的经验。以墨线勾描物象、多不着 色的白描,仅凭简练的线条就可创造出动 人的艺术形象,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 图》,或称《八十七神仙卷》。中国古代 人物画创造的"十八描" 就是为了表现中国古代人物衣 物褶纹而创造的用线方法。
面在美术的艺术语言中,比点、线更显示 出具体的形,谈面实际上涉及到形。 各种几何形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 方形给人以方正、坚实的感觉;横长方形 给人以平静、沉重的感觉;竖长方形给人 以高耸、伟岸的感觉;等腰三角形给人以 向上与稳定的感觉。 以造型为主要特征的美术,形的重要性远 胜过于其他艺术,因为没有形,也就没有 美术。具有造型实体的建筑艺术,其重要 艺术语言就是形。通常所说的一座建筑的 立面,如希腊帕底农神庙和我国山西五台 山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体现了两种不同 风格的建筑美,在立面的处理上都 运用了诸如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 律、虚实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
体即体积,体与形状 体积是密不可分的。人对大小形体的感觉 是绝不相同的,大的体积,给人以雄伟、 沉重等感觉;小的体积,给人以灵巧、轻 松的感觉。现今分布在江苏南京及 其邻近的许多南朝陵墓石刻,大多是表现 传说中的瑞兽,它们都具有形体硕大,气 势逼人的特点,人们远远望去,其鲜明有 力的体形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 一种敬畏的心理。再如,中国古代的楼阁 式佛塔和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两者 都有高耸的体形,但体形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佛塔的层层屋檐形成了许多水平线, 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哥特式教堂的立面 充满了垂直线,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升腾之 势,借此体现了基督教徒向往"天国"的 精神。
(2)明暗: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光必然会造成物体接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了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主要艺术语言之一。他强调画面上的明暗的过度是连续的,像烟雾一样,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3)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凡是偏向于红、橙、黄的 色相,由于能引起人对太阳、火光等的联 想,给人以暖和的感觉,被称为"暖色"; 偏向于青、蓝、绿的色相,使人联想到天 空、海洋等,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些 色相就被称为"冷色"。明度和纯度均高的色彩给人以 华丽的感觉;明度、纯度均低的色彩使人 感到朴实。美术家们正是利用色彩的这些 特性结合其他艺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感染 力的艺术形象。
(4)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各个门类 的美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之中, 美术又称"空间艺术"。在美术中,因其 种类不同,空间性质不尽相同。一般说来, 空间意识产生于视觉、触觉和运动觉中。 这些由人的感觉感知的空间,其性质也是 不同的。一般地说,绘画、书法篆刻、摄 影艺术的空间性质依靠视觉;雕塑、工艺 美术和建筑艺术,除视觉外,还依靠触觉 与运动觉。具体地说,绘画是通过透视、 色彩、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空 间的假象。绘画、摄影艺术和雕塑艺术中 的浮雕上形成的空间的错觉,使画面上的 空间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3个层次。具 有真实的体积感的空间是真实的实体。特 别是建筑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与其他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具有 可供人使用的空间而且空间的形状、大小、 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对人具 有强烈的情绪感染的作用。一个宽 阔高大而又明亮的大厅,令人感到开朗舒 畅;小而平易的空间给人以温馨,大而变 幻的空间使人感到迷惘;开阔的广场令人 振奋, 四周围有高墙的小广场给人以威 慑……这些都说明建筑的空间具有一种艺 术感染力量。
(5)材质和肌理:任何艺术都要依靠一定 的物质材料,如写小说需要笔、纸和墨水, 这些材料对于创造小说中的艺术形 象没有多大的关系。美术则不同, 各个门类的美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它使 用的物质材料密切相关。中国画、油画、 版画等画种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 使用的物质材料,用质地细腻、洁白的汉 白玉或大理石塑造的少女的雕刻,显然比 用陶土塑造的形象更动人;现代流行的玻 璃幕墙建筑显然比使用一般材料的建筑更 使人赏心悦目;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 术离开了它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很难想象的; 摄影艺术更是与它使用的胶卷、洗印药品 等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密切相关。 物质材料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是创 造艺术形象的手段,而且物质材料的性能、 质量的好坏也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
所谓肌理,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 具体地讲,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经 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 粗糙、精细的程度。在绘画艺术中一般称 为笔触,即绘画中之笔法。在油画 中,画家常用稀薄的颜料、轻匀柔润的笔 法渲染出缥缈的云天和明净的水面,而用 浓重的颜料,重叠堆砌的笔触画出坚硬的 岩石和厚实的土地。在工艺美术作品中, 光滑的绸缎与粗毛线的编织物呈现出两种 不同的肌理美。合理运用材料的肌 理效果,也可以增强美术作品本身的审美 价值。正因为如此,材质和肌理也是美术 的艺术语言之一。
1、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
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2、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3、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扩展资料:
中国雕塑文化举例: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灿若星河,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雕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动物现象为主题造型
如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站立的鸮 鸟圆目大睁,坚实有力,外表装饰有其它动物纹样的装饰;再如湖南 醴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变形的因素,铸造技术精细。
2、青铜器的雕塑
青铜器的雕塑为以下几种:表面装饰有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如河北平山中山国都遗址出土的人物座三连灯,以人物造型为灯具的主体结构,神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