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的艺术雕塑,旨在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它可以是由艺术家创作的独立雕塑作品,也可以是将雕塑元素融入到园林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创作十分讲究,需要考虑与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园林的整体主题和风格,选择适合的雕塑材质和形式。常见的材质包括石材、金属、木材等,形式可以是抽象的或具象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或传统的。还需要考虑雕塑的尺寸、位置和布局,以及与景观中其他元素的关联性。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增添美感、丰富景观、烘托氛围的作用。它们可以成为园林中的亮点和焦点,吸引人们的目光,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它们也可以作为园林中的标志性元素,增加园林的辨识度和个性化。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功能和意义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上。它们可以承载和传递园林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成为文化价值和教育资源。通过雕塑的形象、造型和主题,人们可以了解到园林所代表的特定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园林景观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美学、文化和教育的多重功能和意义。它们通过与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同时承载和传递园林所在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到目前为止,景观的设计规划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像我们常见的有别墅景观、屋顶景观的设计,但除此之外像工业园区、厂区已经办公区域也是需要景观设计的,而需要知道的是不同的场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候是不同的,更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进行厂区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整体景观的美观性,而在保证美观的还需要注意不能过度地去在美观上下功夫,简单说来,就是在保证美观的还要保证经济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厂区也会有厂区的文化,那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去融入厂区的文化理念,让人在看到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常去的文化气息!
厂区景观打造是需要进行绿植设计的但是厂区景观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可种植的,一方面,要考虑到植物品种的经济实用性是否好打理,在另一方面,我要考虑到植物对于防尘,防噪,空气净化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的作用!毕竟厂区环境相对来说不是很好,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作为辅助美化环境!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指在园林景观中设置的雕塑艺术作品。它以美化环境、丰富景观、凸显文化内涵为目的,通过雕塑的形象、造型和材料来塑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设计与布置需要考虑到整个园林环境的风格和主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它可以是寓意深远的人物雕塑、动物雕塑,也可以是抽象的雕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在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到雕塑的尺寸、材质、形式和色彩等因素。常见的材料包括石材、金属、木材、陶瓷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质感。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功能也是多样的。除了美化环境,它还可以起到引导、标示、纪念等作用。通过雕塑的设置,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指示方向,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一些纪念性的雕塑作品也能够表达对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敬意,并成为人们瞻仰和纪念的对象。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和创作来丰富景观,提升空间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它与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相融合,为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使用的艺术雕塑,旨在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它可以是由艺术家创作的独立雕塑作品,也可以是将雕塑元素融入到园林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创作十分讲究,需要考虑与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园林的整体主题和风格,选择适合的雕塑材质和形式。常见的材质包括石材、金属、木材等,形式可以是抽象的或具象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或传统的。还需要考虑雕塑的尺寸、位置和布局,以及与景观中其他元素的关联性。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增添美感、丰富景观、烘托氛围的作用。它们可以成为园林中的亮点和焦点,吸引人们的目光,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它们也可以作为园林中的标志性元素,增加园林的辨识度和个性化。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的功能和意义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上。它们可以承载和传递园林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成为文化价值和教育资源。通过雕塑的形象、造型和主题,人们可以了解到园林所代表的特定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轩品园林景观雕塑是园林景观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美学、文化和教育的多重功能和意义。它们通过与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同时承载和传递园林所在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帮你找了一篇供你参考,你看下有用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刘振兴 简介: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通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空间处理;私密性;开放性;公共休闲1. 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园林是物质环境,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2] 。2.. 城市化加剧,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速度快,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布置大量的草地,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placeless)(Ralph,1976)。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4]。3 案例分析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3.1.1 龙游市概述(一)悠久的历史文脉龙游,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的中心,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龙游为姑蔑国都城,当时一直是浙西南一带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222年秦始皇在全国首批设立县时,龙游为太末县治所,距今有2228年的建县历史。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更名为龙丘,五代时称龙游,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境内有各种古遗址十七处,其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各种石器、陶土出土,透露了“浙西文明发源地”的信息。(二)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游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于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龙游物产丰饶,是文明的“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发掘的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石窟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群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3.1.2 龙游江滨公园实地考察(一)概况位于衢江南岸临环城北路,东至交警大队办公室,西接城西公园,长约1800米,宽为35~250米间,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0平方米,铺装面积35000平方米,水体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整个公园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市政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工程建设历时160天,内设童趣苑,明月湾,凝碧轩,天香斋,翠光阁,日晷台,磊园,清幽谷,百舸急流,遍地龙游等十大功能分区,是集休闲、文化、娱乐与一体的城市开放性公园。(二)主要景点分析(1)童趣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不同,本身公园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主要面对对象是儿童,因此该场地建有迷宫、戏沙池、十二生肖、大双亭等设施。各设施由一条曲廊相联系,顶为木制花架,两册设有大理石石凳,可供儿童和家长休憩见(见附图1~2)。十二生肖石雕栩栩如生,程弧状排列在一小台地上,台地左边设有1.2米高的铁制隔离墙,既防止儿童划入对面的水池游乐场,又起到“引景”的作用;右边挡土墙上方种有一片竹林,既为景墙,又有隔离空间的作用,既有一定的私密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为现代的公园,本质上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至少也是一半围合的空间。(2)明月湾该景点是一个宽窄变化无规律的人工湖,引衢江之水,设为岩间涌泉,流至主体湖。在此过程中设有流水落差,可听潺潺之声,湖畔置石与古典园林之法颇似,如仿自然之势,湖中种植睡莲、菖蒲以及本地的水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湾内有一长42米,重1500多吨的天然溪滩石,上设涌泉、流水,四周配有雾森,喷雾是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如梦如幻。溪滩石一旁设有两列原石汀步,游人可踏汀步登上该石玩耍,同时汀步也形成水位落差,以观水之动感(见附图3)。在处理手法上更注重公共休闲,使得游人能够亲自登上所置之石,满足场所由人来参与的思想,这在古典园林里的假山那里是见不到的,从古典的假山发展到现在的“假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在湾旁设有多处亲水平台,一满足游人的亲水的天性。(3)翠光阁一座小桥横卧于明月湾上,直通向临江的翠光阁。翠光阁是一仿古建筑,因与翠光岩隔江相望而得名。阁分6层(地下1层),高30余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以波罗阁木材装饰,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黑色亚光琉璃瓦,栏杆材料为雪花百花岗岩九龙壁浮雕,阁内摆设主要体现龙游地方文化(见附图4)。阁两旁还建有两道曲廊,不仅可供游人休憩,这样的布局还使得翠光阁显得更加的和谐,横与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设计语言的表达。翠光阁虽为仿古建筑,但它与一般的仿古建筑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底座气势恢弘,30米高的阁,真如一座玲珑宝塔,登于阁上,其感觉犹如王勃当年登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在次美景之中也产生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此等借景手法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手法如出一辙,使得自然与建筑合二为一,我国古代造园家对借景一直十分重视,并认为园林设计最关键的便是借景,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他对借景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翰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手之,不分町田童,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5]阁以江面为背景,浩瀚无比,而高阁也成了江这一立面上的亮点,纵向的阁与横向的江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翠光阁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已经成为全园的中心和重心,在阁中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是全园的至高点,这种处理手法在古典园林里也是比较常见的,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的布局,它处在园的中部最高处万寿山上,控制全园的风景,它既是颐和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又可当作该园的标志(见图1—1) [6]。(4)凝碧轩(见图1—2)、天香斋轩、斋是中国见古典园林建筑里所特有的,对它们也有特定的定义。轩,园林中的轩,乃是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而言,功能为供游人安静地休息,所以园林中造轩,形体要小巧,宜设置于体量较大的建筑物的后方,必藏而不露,隐现于幽静的花木深处[7]。斋,其园林功能是给游人安静地休息和阅书读报,建设用地力求深处为好[8]。在这里,凝碧轩为民居风格建筑,是游人品名休闲之处。而天香斋主要功能是展现龙游饮食文化。凝碧轩为歇山顶,屋顶用草披盖,轩前设一木制平台(见附图5)。选址上,这里有一定的限制,但先从它的功能考虑,在这样一个公园中,而且是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性空间,面对对象是市民和游客,它们得反映这里的地方文化思想。即便他的选址还是在明月湾旁边,处于众石所置之间,周围种有大树和竹子,构成了一个半围合的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供大众游赏、观景的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而在古典园林里,轩大部分只是作为园主及家人的书房,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私密性空间,那种宁静、幽雅的环境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脱世俗的“世外桃源”。但是在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里,人们必须得面对现实,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这个社会里,虽然,现代的轩在形式上还是原来的风格,但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存在必须得满足大众的要求,否则,它们在现代游憩场所就回成为一个失落的场所[9]。(5)磊园在笔者看来,磊园倒是有点“少就是多”概念——在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形的水池里,类似与一个平底锅(见图1—3),“锅”面镶嵌较小的卵石,“锅”的中间摆设了两块20多吨的大卵石作为主景,周围配有旱喷和花坛,倒是有几分禅意(见附图6)。 (6)清幽谷经历几分禅意后,沿着步道走进一片芦苇丛,感觉有一种压抑感,周围是密密的芦苇杆和芦苇叶,不是有步道的话还以为走到了荒野呢!穿过十米左右的芦苇,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脚下的步道变成了一座宽3米的木制曲桥横跨在一人工湖上,曲桥的一侧设有一条40厘米高的木制“栏杆”——或者说是坐凳,可供游人休憩、垂钓(见附图7)。湖岸设计为自然的形态,完全采用当地的植物种类,显得非常地自然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这个景说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场所,它的自然生态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惬意。理性地说,它的空间处理充分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先合后开,一张一弛,充分考虑到了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学。取名为清幽谷,似有表达环境的之意,这种场所对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能够放松的地方。再说这座曲桥,在古典园林结构曲直对比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曲”,是以曲带直。造园理论中的“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板置婉转”等都是古代艺术家对园林的曲直布局的经验总结[10]。“曲”与“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既然是以曲带直,就还要包含直的因素。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曲桥的左边是一块高地,那有一条沿翠光阁走过来笔直的步道,有4米宽,步道另一侧沿六个台阶走下可达一大理石铺面的水泥平台,平台上有一些现代亭以及可供休憩的坐凳,坐在登上可以望到平台下面的衢江,以及对面起伏的山峦,偶见江中渔帆点点,空中飞鸟掠过,自然心旷神怡。从观赏学角度上来看,曲桥可以增大游览路线的距离,延长了赏景的时间宽度,扩大园林的空间感。风景延续空间的曲又为游赏空间序列的节奏感、音乐感创造了条件,单一的“直”无法形成简单的重复空间,惟有“曲”才能带来各种变化,使空间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律[11]。加之为木制曲桥,其风韵无比,既是一道风景的好才场所,本身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采用本地的原生植物,使得设计更人性、更生态、更经济,使得整个清幽谷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极至,更有几分野趣。(7)日晷台日晷台设置于一平台上,与其说是一个景点,笔者倒觉得它只是作为一个雕塑。日晷为青铜所制,上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笔者认为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日晷本身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与青铜、十二生肖结合所要表达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8)百舸急流主景为旱滩和商船,作为一个景观和文化的符号,象征龙游历史上水路航运便利,水运商贸兴盛。(9)遍地龙游这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场所。在古典园林中,景观的设置不需要表达多少历史层面的东西,只要表达园主的个人喜好就可以了。而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则不一样,特别是龙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她必须把这些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理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使之不断地发展。以及,作为浙西地区的旅游名城,她也必须把这些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地来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在这个景点,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的图腾柱和各种抽象形状的景墙,上面雕刻着龙游的历史,以图形和象形文字的结合,使得直观却又那么地神秘。这样一来,立刻就把游人的心理给抓住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的动机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社会需求高与生理、安全的需求,在人的生理和安全之上还有社会认同、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舒适的休闲环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足够的人文因素,来满足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之外,更多的注意人文环境的塑造,满足人们崇尚自然的心理 ,引导和暗示人们对文化上的认同感,追随空灵、幽远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附图8)所展现的是遍地龙游的一条步道,道旁边是历史字画浮雕——这种处理手法还是第一次见到。使游人了解龙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不知不觉走过了一段路程,而且这种布置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4 现代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发展4.1. 设计要素的沿用与发展创新4.1.1 自然设计要素自然的地理、山水要素基本上沿用了古典园林的手法,特别是对“边缘区域”的钟爱。但在现代城市里,这些要素也具有较大的限制性,设计师不能够根据理想的模式来设计,而只能运用现代的技术进行改造。4.1.2 构筑物设计要素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里构筑物的设计越来越显得抽象和艺术化,而不是想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那么精细。特别是“景观盒”[13](见图1—4,1—5)概念的提出,这些盒子由墙、网或柱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人以三维的体验。相对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景观盒同样具有借景、观景、点景等功能,但亭的符号意义是外向的,而盒子的符号是内敛的。通过景观盒,体验的是“小中见大”和“粗中见细”,相悖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小中见大”。4.1.3 视觉设计要素[14]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在某些景观处理上更大胆地借用视觉的冲击力,不论在形式感、秩序感还是比例、尺度以及样式、图案、格局的处理上有超越古典的手法。在空间的层次性上,使得空间向着多维化发展。4.1.4 历史文脉设计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文化、文脉、历史发展唇齿相依,与古典园林不同的是,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所表述的历史文化远远比古典园林中所表达的更系统化,科学化。4.1.5 理论及技术要素自1900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作为一门现代独立学科开始,西方的造园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基于GIS上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同时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15]的提出,把人性的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心理更加直观化、理性化。对景观敏感度的分析[16]以及设立最低安全标准(Safe Minimum Standard 简称SMS )[17]对现代景观生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国际计算机和城市设计协会评为“未来最具潜力希望研究课题”,以及2004年8月他在“2004北京国际城市景观与建筑设计博览会”上的演讲——《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挑战》,不论对于国际还是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5 结 语记得劳伦斯 哈普林说过:“现代风景园林不只是简单地营造空间,而且是将环境设计理解成一种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神圣行为。”有这么一种说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我们这个专业角度出发,我觉得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是东西方的结合与升华。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她自身独特的东西,西方也有他理想的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不断地加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的增加是必然的,所谓“饮水思源”,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城市中的开封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借助于任何先例而凭空产生的设计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为园主自己设计的,那是一种人性化,他所营造的私密性小空间也是人性化的设计。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是为市民和游人设计的,他必须人性化,他所营造的开放性空间必须体贴人,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人类的思维,所设计的空间如果失去了人的参与,那么这个空间就是毫无意义的。参考文献:[1]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刘静, 孙风歧,文.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中国园林》 06/2004.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4] 刘滨谊,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5]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储椒生, 陈樟德,编著. 《 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陈从周,主编 .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3]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文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05/2005. 北京:《中国园林》杂志社 2004.[14] 荆其敏,张丽安,著.《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7] 俞孔坚,著.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构思 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 1草图法 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 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 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模仿法构思设计方案时,可以大致分为: a.外形模仿 b.仿生模仿: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 c. 结构模仿 d.功能模仿 3联想法 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加一加 减一减 扩一扩 缩一缩 变一变 反一反 4奇特性构思法 运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能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方案的比较与权衡: 1、概念: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2、方案的比较:通过比较,明确了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权衡。 3、方案的权衡:通过比较,明确了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权衡。 注意: (1)比较与权衡必须有依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 (2)比较与权衡是技术的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比较是为了权衡,没有比较就没有权衡. 绘图 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通过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对景一般指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 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的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布置的景点。 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借用远处的景致。如苏州拙政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1借景的类型 ①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②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③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④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2借景的方法 ①开辟赏景透视线 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②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③借虚景 如借时借光,借声借香等。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苏州拙政园的”闻木樨香轩”,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则是借了鸟语花香。 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称之隔景。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 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隔景有实隔与虚隔之分。实隔后视线不能透过,造景上便于独创一格。虚隔则视线可以透过,增加联系及风景层次的深远感。 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 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 一座园林创作,关键在于引导的处理。引导是个抽象的概念,它与具体景象要素融汇一气而体现园林思想与实用的全部内容。引导决定诸景象空间关系,组织景观的更替变化,规定景观展示的程序、显现的方位、隐显的久暂以及观赏距离。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行业也相应快速发展,营造出了大量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的园林环境作品。其中包罗万象的园林景观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元素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括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包括河、溪、喷泉等形式;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形态、色彩、气味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的有机搭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所以园林中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游鱼、小鸟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元素3:园林建筑物园林建筑物常被作为景点处理,既可以用来观景,又可以是景观。它除了有使用功能,还有美学功能。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古色古香的室内布置陈设与外部环境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元素4:园路广场园路广场以及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园路与广场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更可以是自由曲线形、流线形的。园路与广场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在园林中起到交通组织和导游线的作用。元素5:设施小品设施小品是园林环境要素中起到辅助功能或装饰点缀作用的构成部分,设施小品使园林景观更具人性化和表现力。设施小品一般包括娱乐休息卫生设施、健身游乐设施、指示照明设施、园林雕塑小品等内容。
园林造景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园林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归纳起来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与扬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抑景、实景与虚景、近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
1.关于铜像的诗句 ——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 唐 韩翃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中朝理章服,南国随旌旆。 腊酒湘城隅,春衣楚江外。 垂帘白角簟,下箸鲈鱼鲙。 雄笔佐名公,虚舟应时辈。 按俗承流几路清,平明山霭春江云。 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 绿苹白芷遥相引,孤兴幽寻知不近。 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 礼门前直事仙郎,腰垂青绶领咸阳。 花间五马迎君日,雨霁烟开玉女冈。 2.关于铖字的诗句 《病中喜李仲霍王子载见过》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春风饯余寒,山雨留暝色。 杜门正卧病,俯仰空四壁。 庭空鸟雀至,窗破风雨入。 拥炉意无聊,胸次百忧集。 肉消时抚髀,啸罢空抱膝。 户外云气昏,春泥污阡陌。 清晨履声喧,不见车马迹。 忽传高轩过,未知当何适。 仆夫走告予,有客来问疾。 起迎屐齿折,颇觉心悦怿。 沈疴脱去体,阳气满大宅。 坐闻枚叟言,汗复淟然出。 平身拙自卫,外邪屡见袭。 昔尝倦宾至,束带难自力。 今者乃不然,惟恐归骑铖。 向来谢交游,正乏君辈客。 《十日祭先农拂晓过刘寺》 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许 喔喔晨鸡唤出城,篮舆兀睡忽天明。 偶因半路松招客,始觉空山雨未晴。 蘸水一梢偏韵胜,搀空万壑自天成, 夺祠铖是搜奇观,始信容台职最清。 《寄题郑熙宁夫玉轩》 年代: 宋 作者: 林表民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铖感受价,卖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复挽》 年代: 宋 作者: 施士衡 十年帅铖倦驰驱,适意方谋一壑居。 贾谊有才终太传,薛收无寿处中书。 伤心风月江心古,过眼光阴梦幻虚。 红紫飘零春色尽,后凋松柏独萧疏。 《刘元辅寄咏史六十首赋此为谢》 年代: 宋 作者: 徐瑞 永嘉诸老不可作,史傅纷纭孰与评。 一字不轻严兖铖,千年如见审槿衡。 常尤此道无人识,忽得公诗老眼明。 雪手焚香三读龙,小楼坐对晚山横。 《天道》 年代: 宋 作者: 许月卿 天道尊高父道同,地亲如母祀先农。 社翁不肯饮残水。野老铖能存古风。 箫鼓村田聊击壤,鸡豚社酒好治聋。 满庭芳曲还堪唱,一笑东坡鬓已翁。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遗俗续陶唐,来苏徯圣皇。 布昭汤绰伐,恢复汉对疆。 金铖申斟剪,朱干示发扬。 宜哉七德颂,千摇播洋洋。 3.描写雕塑的句子 1、虽然这尊雕像已经矗立在这里上百年了,但它依旧完好如初。 2、这尊威猛的骑士雕像,是今天展览会的主角。3、我们学校的白楼前竖起了一座雕像。 4、大桥栏杆上的狮子雕像惟妙惟肖,非常逼真。5、贺龙同志的雕像昂首挺立在广场,十分威武。 6、几千年过去了,这座雕塑依然完整地伫立在这里。7、这些石膏雕塑的形象十分逼真。 8、这件雕塑品里出外进,很有创意。9、从我家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小区里那个精美的少女雕塑。 10、这件雕塑品构思巧妙,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1、这位雕塑家工作时真的是运斤成风,不到一个月,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就雕塑成功了。 12、你看这件雕塑作品,入木三分,力道十足。13、他雕塑的这件作品真有万马奔腾的气势。 14、这座雕塑放在这里等于背山起楼,太煞风景了!15、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绘画、雕塑结下不解之缘。 4.求一篇有关佛像雕塑、园林景观雕塑、铜雕的文章 关于中国古代铜雕的文章 中国古代铜雕始于商,这个时代的铜雕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雕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铜铜雕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雕艺术的主流是佛像,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 隋唐时期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 宋、辽、金时期铜雕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