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钢笔建筑手绘?
作者:李老三
来源:知乎这个门楼开始画的并不满意,本着一张图画到黑,不画完不罢休的二杆子精神,慢慢收拾出来了,客观地说,素描关系是对的。下面和左边处理的过于生硬了,那时候不懂。上面这张画从起稿到画完,总共不到5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就是推敲画上去的每一笔有没有道理,对组织画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等于是画画看看,看看画画,一个反复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笔触,多余的线只会起到反作用。感谢知乎日报的推荐,因为不能用微博登录一一回复大家的点评,只能在这里回答了。声明:我的建筑钢笔画全部徒手(铅笔、钢笔、橡皮),没用辅助工具(尺、涂改液、网格纸)与建筑设计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因为画的是建筑钢笔画,就用设计师的眼光去看待,希望我的这个帖子,没误导任何人。因为从头到尾也没说建筑钢笔画,能如何对建筑设计或者规划设计有什么益处和帮助。分析图是我自己工作需要,也只和本人有关,至于别人看了分析图有启发帮助,觉得能用钢笔画用来做点什么,才是我的初衷。画画只是自己一个业余爱好,来分享一个自学钢笔建筑手绘的过程,如果非要说画与什么有关,那只能说和画画、美术有关,和建筑相关的这些无关。我的画就是这样很死板、费时间、不会讨巧、没有飘逸的线条、不能作为一挥而就表现出建筑师的灵感,没关系,我自己知道也不介意,能力限定也只能做到这些。请不要混淆我的画与建筑构思草图、景观分析图、建筑规划类快题作业的类型。单纯就是喜欢画画,喜欢钢笔画,喜欢建筑钢笔画。就像我喜欢的俄国风景画家希施金爱画风景森林一样,总要有个很喜欢的表现对象啊。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指出哪里的构图笔触排线明暗很不好,我很开心,很感谢你的帮助。不要说对你的设计构思、规划、建筑作业没有帮助,这些与本帖无关,而且题主的问题也不包括这些,我不懂,也不会说。零基础的朋友还是要有一些素描基础,最重要的是用心,请问,古代的画家哪个学过素描了,学习素描本身不是画建筑钢笔画的所具备的重要条件,喜欢和用心思考才是。2.2更新线稿上色,很普通的一个尝试,颜色基本无法弥补线条的不足。上色稿,很普通的效果。在我看来,钢笔画就是钢笔画,上色不会有太多惊喜,还是踏踏实实的处理好排线的效果,不能依赖什么后期。这是很久之前的一张小会议室的喷笔水粉画,局部手绘,设计请忽略吧。画室内表现图,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很多图没有留下照片,这是仅存的一些,算是个彩蛋吧。这一张连上下两端起稿的线都拍下来了,临摹书上照片效果画的。2.1更新我想既然排线这么重要,那就好好练练,于是有了上面这张几乎没有轮廓线的画,全是排线。但是不光是排线,还注意了竖线有短横线的打断,或者说有一个小的排线“冲突”。竖线里面还有竖斜线,横线里面有短斜线,作为一个变异元素如果全是横平竖直的排线,就太过于死板了,完全不能这么做。门框内左侧的一点绿化和右边的自行车,打破了整个构图中的左右完全对称,无论从构图还是排线,还是需要有一点趣味性。
开始练习一下排线的变化,用排线塑造物体的体积,没什么好说的,静下心来一个石头一个石头的画吧,形状不要重复,不要太圆滑,明暗过度要干脆。
再回到建筑风景画,用排线解决大面积树木的表现。注意用疏密对比来突出建筑和周边树木的反差,让建筑凸显出来。树木的排线,就不要只是横平竖直了,要有走向,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景物。缺点就是水处理的很平淡,没有吸引力,不够美。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过于死板,排列的线条几乎无变化。同样,水很平淡完全没有什么倒影的感觉。1.31 更新
下面更新的画还处于摸索阶段,线条随意,没有章法,树不会画。其中关于树,我也是做了一些其他尝试,我把失败的也发上来,什么叫没有章法?线条散乱,这就是,大家避免这种画法。对于光影刻画,主要是要透气,要有过渡,不能是一个明暗关系就交代清楚地,影子的边缘要虚,不要画一个框往里填色。尤其屋檐下的投影,要和阳光下的屋顶有比较明显的明暗分割,这个要做到对比强烈,不怕夸张。比如窗户中的细节不用交代,把色调压重,体积就出来了,这个明暗可以达到8-9,不要全部漆黑一团,这样就死了,要隐约透出一点明暗变化,一下就透气了。这张画我可以练了一下排线,全部都是排线的灰调子,左边的屋檐部分,感觉很多砖啊堆砌的构造,仔细一看就是一对排线。还是不要画的太死,要有明暗变化。画了一个雕塑小品,排线,还是排线,画到这个时间,我大概知道,运用好排线的重要性了,最起码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这张练习的是假山石块的表现,还有夹杂的绿化,亭子倒是画的很一般,素描关系倒是对,色调很暗。1.30 第二次继续更新
这个阶段的画,是在对初学阶段的一个整体反思,我意识到钢笔表达建筑和景物,主要就是用排线作为最根本的构图和表现单元。右下角的地面阴影处理,避免了初期的生硬和色调过于黑暗,没有过度,也没有透气感,这个阶段的画全部都变成浅灰,是对前一阶段的一个矫枉过正吧。
左上角的树,变成了一些排列的线条,没有具体的树叶和树枝,这也是一个探索,始终在探索。
上图看得出,整幅画的线条更加放松,甚至出现了随意的线条,这幅画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这么快的速度就画完,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以快为荣,还是我的手上功夫到了这个水平?我的反思告诉我,这不是我要的。出差在外地,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树,你到底怎么才能好看。所以找了一副以树为中心的构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好,4个小时,收获很大,也没有失败,表达就是排线,画来画去还是排线,这个结果坚定了我研究排线的决心和信心。ok,这张图我要把排线放在首位。从中间的那个房顶的侧面,出现了到现在我还在用的排线方式,右下角地面的投影,更灵活和松散,但是都是疏密与否在我控制之下。白塔整个体积的塑造,全部排线搞定。几根电线杆也都是排线组合在一起,为了不跑坏这个排线的组合,本来应该有的电线我都没画。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排线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太多形态出现,显得凌乱。左边的树想用轮廓和明暗结合,不够理想,被打击了。
再次被打击,更加凌乱的排线出现了,硬着头皮画完的。1.30 第一次更新对我自己有帮助的书目,和为什么我觉得有帮助。我前期的钢笔画,都是对王彬 徐秀丽著《胡同与门楼》里面的照片的临摹,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因为胡同和门楼这种构图和小型的建筑,相对比较简单,画起来也相对容易,能快速建立自信心。
书是肯定要看的,我回头把书名记一下贴出来。1.30 更新 对我很有帮助的书
盖瑞·斯梅恩斯著 钢笔画技法;(这本书主要讲了钢笔画的线条排列和如何应用,至于建筑钢笔画倒是没说多少,看完就知道原来钢笔还有这些画法,留白、构图、如何把照片画成你想要的钢笔画等等)卡尔普赛尔著 你的艺术家大脑;(扩展阅读,相对钢笔画提高,可不能只是看建筑钢笔画的书,这本书看完,同样对我是很有启发。)况晗著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对于建筑和风景,作者有自己非常独到的概括能力,还有他的每一笔的型都处理的有道理,有表现力,这个非常不容易,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本书里的作者,每画完一副铅笔画,身上都会被汗湿透,可见,画画也真不是轻松的事。)大家感受一下,如果铅笔的线条都是无序排列,还有现在这种感受吗?我始终认为,不要过于随意,要严谨对待自己的每一根线。黑兹尔·哈里森著 风景画入门手册—提高风景写生水平的必知技法;(看看国外有经验的画家,是怎么来处理风景的,如何取舍、用笔触概括,尤其是画家对一幅画的素描关系的处理,调子要响亮。我们中国人对线条很敏感,眼里大部分就是线条,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到他们眼中的风景吧。)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 安格尔素描;(线条大师,极简单的绘画方式,以至于让我找不到他处理五官明暗的笔触,他的肖像画中背景建筑,都是一丝不苟的用透视原理画出来的。如果换成我,会怎么处理?大概也就概括的画画吧,毕竟是背景何必这么麻烦。嗯,我想,这就是大师的不同吧。)鲁愚力著 鲁愚力钢笔画与技法。(这是最早看到的一本建筑钢笔画,当时看到画的时候,就觉得很累,这一幅画要处理多少细节啊,根本看不过来,想不出来。现在看来,这种风格非常值得临摹,哪怕我们再不喜欢,也能通过这种表现方式体会一下,认真刻画建筑和形体是怎样一个过程,不是建筑钢笔速写就是建筑钢笔画,现在随便翻出一本钢笔画的书,就是这样的风格,不是不好,如果只看这种书,还真的让我觉得,钢笔画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写生、采风类的辅助画种,其实,建筑钢笔画同样可以经典、细致。我还是那个观点,建筑钢笔画如果想表现的很好,线条就是要控制、认真和有目的,为什么要随意?以我自己的水平,想好好控制尽力表现都没那么容易,何况随意了。)钟训正先生编著的这本,想画建筑钢笔画必备的一本,而且很多画都值得临摹。彭一刚、钟训正,他们出的书最好都拿来仔细看看,好好临摹,揣摩其中笔触和对形体的塑造。画建筑钢笔画不知道这两位老先生的书和画的,也算是缺了一课了。随便找一本丢勒的书,大家看看,大师的作品,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师而线条随意了。再推荐大家看看人民币和各国货币的背景图,都是用细致认真的线条排列出来的,试想,这些线条如果是随意的,还这么有货币的价值感吗?1.29 第二次更新练习画数量
我的钢笔画爱好和工作没有关系,也没系统学过,甚至素描彩画也没系统学过,只能算有美术基础。纯粹自发学习和练习的建筑钢笔画的数量,也没有超过50张,我不太主张以数量代替用心。不用心的画我也画过,结果只能是连看都不想看,能被自己恶心到,这么烂的画也能画出来。从那以后,再也不画不过脑子的画了。每一张习作都是完整的画
最适合我的就是找到感兴趣的画,找出一个局部,仔细刻画,无论从形体到明暗,完全的画下来,每一笔都要做到意在笔先,没想好不能动笔。画了就不要觉得不够好就不继续,一定要咬牙把画画完,画完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找根最适合自己的笔
钢笔画,不能顾名思义,我用的不是书写用的钢笔,而是针管笔,或者樱花一次性针管笔,粗细自己各选几只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那就是流利。我用过红环和斯德罗的针管笔,我会用最细的砂纸,对针管笔的四边稍作打磨,笔尖会稍稍圆滑一些,不要看这一点点圆滑,带来的变化就是画绿化和树叶的时候,会非常流畅,不划纸。假如这张纸是用来上水彩的,那就更不会因为笔尖划过纸的地方出现洇渍,这一定不是计划要出现的水彩效果。纸张
无所谓,就是A4普通打印纸就可以了,要求高一点就买80g的吧。再有些追求就用A3的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试想仔细画一张充满细节的建筑画,有多么激动人心,整幅画面都是建筑细部和节点,以及建筑投影里精彩排列的线条。不浮躁
如果对着一张画来临摹会产生压力,那么我会临摹精彩的局部,甚至个别的线条部分,不是交作业,就是提高自己和建立对钢笔画的兴趣,那就更灵活的去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任何钢笔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是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未尝也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觉得面对很大的一张画无从下笔,所以想尽快把画临摹完是不可取的。目的不仅仅是画完,而是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刻画形体。1.29 已更新
无人邀请,自己来的。目的把自己从零开始的过程分享一下,自学钢笔画,无老师无教材,因为学钢笔画不难,而且很有趣。
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很快,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每一张画都要仔仔细细,认真静下心来画完。
不要耍帅,画钢笔画我不认为可以做到像国画那样挥毫泼墨,可以这么认为,画钢笔画就像绣花,要对笔下的每一个笔触和线条负责。题主说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有点太可惜了,钢笔画的应用范围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日常所见。希望能引起题主的重视,因为画一张画用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差不多的,如果多用些心思,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怎么说,当作一个以后可以炫耀和给生活工作带来更多回馈的技能,这样想功利一些,是不是更合适。我只对钢笔画这一件事能说几句话,发几张图,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启发,或者一些鼓励吧。对我来说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者,一个共同的话题不容易,很开心。先发几张工作的用图
钢笔线描底稿继续更新一下,钢笔线条+淡彩效果,我始终相信,用心对待每一张画,就会有回馈,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钢笔底稿
屋顶底稿线描+淡彩,目的是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其他部分做淡化处理。透视底稿(临摹)淡彩鸟瞰图,单纯的钢笔线稿。空间分析(除了填色,钢笔线条是主要表达手段)建筑高度控制示意主要突出屋顶的天际线变化临摹线描稿填色稿线描稿填色稿钢笔稿彩铅稿透视线稿。对物体的质感尽量少做刻画,基本是突出一下明暗的对比,哪怕这个对比很小,不能没有,否则这幅画就会很平,没有张力。马克笔上色,效果很差,还不如只上彩铅,还是水平问题。这是室内,不是建筑画,也算是建筑钢笔画的一个过程作业。颜色过艳,笔触凌乱无章法,请大家避免我这个情况。这也是建筑钢笔画,只不过说的是建筑和空间的关系,这类分析示意图,有它自己的属性和美。稍微有点钢笔画基础的人,都可以轻松画出,不是吗。建筑和路网形成的肌理,很容易看懂,却不容易说清。
一张简单的钢笔画,或许在工作中常用,意图清晰的示意图,希望能给题主带来工作的启发。
这几棵树的平面围和示意,也就是纯粹的钢笔线条了,只是注意了粗细运用。
树的样子很难看,这张画说的是矮墙对于建筑私密性的重要,谁会在意这棵树美不美呢?建筑钢笔画在这各方面反而忽略了技法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凸显了出来。还是不要仅仅只作为兴趣了。
某种住宅形式的排列规律,整个图都很简单,最难的也许就是小汽车了吧。
上图说的是屋顶的高度和形状的对比,以及这样的不同会对居住和功能产生的影响。
上图说的是入口的各种形式和规律,如果说单纯徒手画完的话,15分钟都用不了。
钢笔画的分析图(插图)。上面这些图都很简单,都是不需要卖弄线条的,相反,却说简单清楚一个用语言和文字很费力才能说明白的事。上面是工作中用到的图,下面发的图都是纯兴趣而画的。
今天持续更新一下,把前期所有的建筑钢笔画发上来,大概十几张。钢笔画爱好者,无缘无故的喜欢,尤其是建筑钢笔画。没怎么画过人和景物,只喜欢画建筑,我把我自己从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和题主分享一下,主要是这个过程,至于画本身不重要,权当抛个砖吧。1、看书是要看的,尤其是要看国外的钢笔画,尽量少看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不好,是要找到这种画种的源头,从最高水平的作品去欣赏。推荐英国水彩画家特纳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建筑的一些,他对建筑细节的刻画,是很适合钢笔画借鉴和学习的。先去看什么是好的,至于国内的好不好最好不要先不管。我是没系统学过钢笔画,一节课也没上过,但是素描是学过几节,这是美术的基础,没法绕过去。2、从书中要找出对一个事物描绘的笔触和方法,不要一开始就临摹一副很大和复杂(相对的,只要你觉得信息量太大,就不要硬着头皮上)的画。最好先画些局部,通过局部先作为入手的方法,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3、既然是建筑画,做练习时少画静物,尽量去看看自然的景物是怎么刻画的,提高对一些非具体形象的概括能力,如:云、水、树、影子等等。把人和静物先放一放,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比较概括的层面,不要一上来就抠细节。4、还是要看看美术基础的书,还是尽量看国外的,不要看美术院校考试的那种。你是通过了解素描本身,对钢笔画有促进,基本就是要画一画,再来看看书学一学,这样反复对照进步才快。5、尽量不要用辅助工具,类似尺子之类的,学习钢笔画就是对自己手、眼、脑的一种协调锻炼。不要怕开始画的丑,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要有一个阶段目标。透视最主要的是你要理解,不要在画面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说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这是一个理解建筑的基本方式,如果没理解,没弄明白,还是要从心里彻底弄清楚,主要是理解。6、我从开始看画,偏执的认为,有写实风格的,经典的画就是美的。现在看,确实很片面,但这个主要审美观没重大变化。我买学习用的工具书时,一定是要用这个来衡量的。开阔眼界的看看就行了,能值得临摹的,充满大量细节的,不含糊概括的钢笔画才值得买。这是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大坑,慢慢填吧。
和题主一起分享我的每一步对钢笔画的心得。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用普通的签字笔画的。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前提是,耐心一点一点的话,不能想着一挥而就的潇洒。
中间的门里的色调很深,需要反复的涂画,但是这个素描关系是很必要的,还是要耐心。地面表现的很差,从某方面来说不如入这个画的色调,树丛的表现稍好了一点,但是笔触还是不够符合树的形状。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上图这一张,真的一下对钢笔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对左侧这个旧的土坯墙的刻画得到启发,原来土坯的砖可以只画砖缝,就能表现出质感。至于这个质感表现的好与坏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求这个兴奋点,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地面依旧很糟,我开始明白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主要表现的地方时门洞的阴影带来的强烈对比,要压得下去。上图中左侧的树干,只起了一个轮廓,没有深入。因为觉得这画如果把树再画完,整幅画就不够轻松,最后还是没画。
作为对建筑的瓦、檐口、砖墙、影子还是做了仔细的刻画,找出对这些墙面笔触的方法。有些墙面是全部竖线条组成,而且要有疏密和点线的断续。
有些地方还是很重,素描关系要明亮。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这张画第一次学着画水,主要是表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笔触更加放松一点。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这张图的遗憾就是,全部竖线条不够垂直,试想,如果全部竖线条都是垂直的,这张画会更具建筑应该有笔挺结实的质感。而这张画的线条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塔是草扎的,哈哈上图是很失败的一张,全部都在表现建筑的明暗关系,但是形体却丢掉了,尤其是左边的一侧的建筑感觉就是一堵软泥糊在那里。右侧的屋顶刻画很失败,看不出瓦的质感和形状,过于追求正确的素描关系,没有自己合理构图。
每次看到这张图都很窝心,我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了。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建筑不垂直,变形了,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这几张画都开始起铅笔稿了。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后来,我也画了一些较为具象的物体,不是建筑,就是学着刻画一些有特点的物体,把握好质感和笔触的处理。不同笔触,得到的质感就不同,这些是雕塑,去过798的应该不陌生。这时的我,已经很注意笔触的组合和排列了,说到底,这就是钢笔画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享受画钢笔画的乐趣。
画本身是否好看是另一回事,享受这个画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我想得到的这张画的笔触是对上面画的一个总结和提高,这个雕塑是铁铸的,我在画的时候就突出或者有意的夸张这个特点,怎么夸张,就是强调明暗的对比,还有形体转折的棱角,不要很圆润的过度。上图是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也就是仔细看过很多国外钢笔画的书,练过一些钢笔线条的排列,试过各种组合对表现对象质感的表达,发现,不要拿建筑当建筑画,就可以了。
就是用一堆你认为很美的钢笔线条排列出一些几何形体,如果这个过程中,能把一些形体的体积、阴影、质感都放进去,就更好了。
这张画把铅笔稿起的很仔细,需要留白的的地方要想好。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笔有些粗,如果用再细一点的笔就好了。
我自己开始认识到,不要有任何杂乱无章的线,所有的线画上去,都是有目的的,排列要有秩序感,组合起来要美。上图是对前面的画一个总结和提高,开始很注意笔触的排列和组合。如果局部放大,很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建筑,仅仅就是一堆线条。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最前面这棵树是留白方式处理。如果说把钢笔画的作用,从单纯的一个爱好拓展一下,可以放在工作中,起到辅助表达工作理念和意图的作用,一个沟通和表达意见的直观工具。翻制的一本书的插图基本就是钢笔白描,如果每棵树都尽量画到接近正圆就还是水平有限。线条本身没难度,就是一个用法,点、线、粗、细的变化,能表示出不同的范围和示意。母题就是圆形,大小不同而已。最大的难度也许就是怎么把圆画的尽量圆。
上图最需要注意的是线要保证横平竖直,不要有歪斜。如果每条线的结束用断续来过渡,会显得整幅图比较放松,把视觉中心放在图中间那个“小广场”。题主,是不是能把仅作为兴趣爱好的观念拓展一下了。
如何自学钢笔建筑手绘?
作者:李老三
来源:知乎这个门楼开始画的并不满意,本着一张图画到黑,不画完不罢休的二杆子精神,慢慢收拾出来了,客观地说,素描关系是对的。下面和左边处理的过于生硬了,那时候不懂。上面这张画从起稿到画完,总共不到5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就是推敲画上去的每一笔有没有道理,对组织画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等于是画画看看,看看画画,一个反复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笔触,多余的线只会起到反作用。感谢知乎日报的推荐,因为不能用微博登录一一回复大家的点评,只能在这里回答了。声明:我的建筑钢笔画全部徒手(铅笔、钢笔、橡皮),没用辅助工具(尺、涂改液、网格纸)与建筑设计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因为画的是建筑钢笔画,就用设计师的眼光去看待,希望我的这个帖子,没误导任何人。因为从头到尾也没说建筑钢笔画,能如何对建筑设计或者规划设计有什么益处和帮助。分析图是我自己工作需要,也只和本人有关,至于别人看了分析图有启发帮助,觉得能用钢笔画用来做点什么,才是我的初衷。画画只是自己一个业余爱好,来分享一个自学钢笔建筑手绘的过程,如果非要说画与什么有关,那只能说和画画、美术有关,和建筑相关的这些无关。我的画就是这样很死板、费时间、不会讨巧、没有飘逸的线条、不能作为一挥而就表现出建筑师的灵感,没关系,我自己知道也不介意,能力限定也只能做到这些。请不要混淆我的画与建筑构思草图、景观分析图、建筑规划类快题作业的类型。单纯就是喜欢画画,喜欢钢笔画,喜欢建筑钢笔画。就像我喜欢的俄国风景画家希施金爱画风景森林一样,总要有个很喜欢的表现对象啊。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指出哪里的构图笔触排线明暗很不好,我很开心,很感谢你的帮助。不要说对你的设计构思、规划、建筑作业没有帮助,这些与本帖无关,而且题主的问题也不包括这些,我不懂,也不会说。零基础的朋友还是要有一些素描基础,最重要的是用心,请问,古代的画家哪个学过素描了,学习素描本身不是画建筑钢笔画的所具备的重要条件,喜欢和用心思考才是。2.2更新线稿上色,很普通的一个尝试,颜色基本无法弥补线条的不足。上色稿,很普通的效果。在我看来,钢笔画就是钢笔画,上色不会有太多惊喜,还是踏踏实实的处理好排线的效果,不能依赖什么后期。这是很久之前的一张小会议室的喷笔水粉画,局部手绘,设计请忽略吧。画室内表现图,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很多图没有留下照片,这是仅存的一些,算是个彩蛋吧。这一张连上下两端起稿的线都拍下来了,临摹书上照片效果画的。2.1更新我想既然排线这么重要,那就好好练练,于是有了上面这张几乎没有轮廓线的画,全是排线。但是不光是排线,还注意了竖线有短横线的打断,或者说有一个小的排线“冲突”。竖线里面还有竖斜线,横线里面有短斜线,作为一个变异元素如果全是横平竖直的排线,就太过于死板了,完全不能这么做。门框内左侧的一点绿化和右边的自行车,打破了整个构图中的左右完全对称,无论从构图还是排线,还是需要有一点趣味性。
开始练习一下排线的变化,用排线塑造物体的体积,没什么好说的,静下心来一个石头一个石头的画吧,形状不要重复,不要太圆滑,明暗过度要干脆。
再回到建筑风景画,用排线解决大面积树木的表现。注意用疏密对比来突出建筑和周边树木的反差,让建筑凸显出来。树木的排线,就不要只是横平竖直了,要有走向,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景物。缺点就是水处理的很平淡,没有吸引力,不够美。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过于死板,排列的线条几乎无变化。同样,水很平淡完全没有什么倒影的感觉。1.31 更新
下面更新的画还处于摸索阶段,线条随意,没有章法,树不会画。其中关于树,我也是做了一些其他尝试,我把失败的也发上来,什么叫没有章法?线条散乱,这就是,大家避免这种画法。对于光影刻画,主要是要透气,要有过渡,不能是一个明暗关系就交代清楚地,影子的边缘要虚,不要画一个框往里填色。尤其屋檐下的投影,要和阳光下的屋顶有比较明显的明暗分割,这个要做到对比强烈,不怕夸张。比如窗户中的细节不用交代,把色调压重,体积就出来了,这个明暗可以达到8-9,不要全部漆黑一团,这样就死了,要隐约透出一点明暗变化,一下就透气了。这张画我可以练了一下排线,全部都是排线的灰调子,左边的屋檐部分,感觉很多砖啊堆砌的构造,仔细一看就是一对排线。还是不要画的太死,要有明暗变化。画了一个雕塑小品,排线,还是排线,画到这个时间,我大概知道,运用好排线的重要性了,最起码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这张练习的是假山石块的表现,还有夹杂的绿化,亭子倒是画的很一般,素描关系倒是对,色调很暗。1.30 第二次继续更新
这个阶段的画,是在对初学阶段的一个整体反思,我意识到钢笔表达建筑和景物,主要就是用排线作为最根本的构图和表现单元。右下角的地面阴影处理,避免了初期的生硬和色调过于黑暗,没有过度,也没有透气感,这个阶段的画全部都变成浅灰,是对前一阶段的一个矫枉过正吧。
左上角的树,变成了一些排列的线条,没有具体的树叶和树枝,这也是一个探索,始终在探索。
上图看得出,整幅画的线条更加放松,甚至出现了随意的线条,这幅画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这么快的速度就画完,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就是以快为荣,还是我的手上功夫到了这个水平?我的反思告诉我,这不是我要的。出差在外地,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树,你到底怎么才能好看。所以找了一副以树为中心的构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好,4个小时,收获很大,也没有失败,表达就是排线,画来画去还是排线,这个结果坚定了我研究排线的决心和信心。ok,这张图我要把排线放在首位。从中间的那个房顶的侧面,出现了到现在我还在用的排线方式,右下角地面的投影,更灵活和松散,但是都是疏密与否在我控制之下。白塔整个体积的塑造,全部排线搞定。几根电线杆也都是排线组合在一起,为了不跑坏这个排线的组合,本来应该有的电线我都没画。这是一副很失败的画,排线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太多形态出现,显得凌乱。左边的树想用轮廓和明暗结合,不够理想,被打击了。
再次被打击,更加凌乱的排线出现了,硬着头皮画完的。1.30 第一次更新对我自己有帮助的书目,和为什么我觉得有帮助。我前期的钢笔画,都是对王彬 徐秀丽著《胡同与门楼》里面的照片的临摹,这本书对我很有帮助。因为胡同和门楼这种构图和小型的建筑,相对比较简单,画起来也相对容易,能快速建立自信心。
书是肯定要看的,我回头把书名记一下贴出来。1.30 更新 对我很有帮助的书
盖瑞·斯梅恩斯著 钢笔画技法;(这本书主要讲了钢笔画的线条排列和如何应用,至于建筑钢笔画倒是没说多少,看完就知道原来钢笔还有这些画法,留白、构图、如何把照片画成你想要的钢笔画等等)卡尔普赛尔著 你的艺术家大脑;(扩展阅读,相对钢笔画提高,可不能只是看建筑钢笔画的书,这本书看完,同样对我是很有启发。)况晗著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对于建筑和风景,作者有自己非常独到的概括能力,还有他的每一笔的型都处理的有道理,有表现力,这个非常不容易,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本书里的作者,每画完一副铅笔画,身上都会被汗湿透,可见,画画也真不是轻松的事。)大家感受一下,如果铅笔的线条都是无序排列,还有现在这种感受吗?我始终认为,不要过于随意,要严谨对待自己的每一根线。黑兹尔·哈里森著 风景画入门手册—提高风景写生水平的必知技法;(看看国外有经验的画家,是怎么来处理风景的,如何取舍、用笔触概括,尤其是画家对一幅画的素描关系的处理,调子要响亮。我们中国人对线条很敏感,眼里大部分就是线条,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到他们眼中的风景吧。)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 安格尔素描;(线条大师,极简单的绘画方式,以至于让我找不到他处理五官明暗的笔触,他的肖像画中背景建筑,都是一丝不苟的用透视原理画出来的。如果换成我,会怎么处理?大概也就概括的画画吧,毕竟是背景何必这么麻烦。嗯,我想,这就是大师的不同吧。)鲁愚力著 鲁愚力钢笔画与技法。(这是最早看到的一本建筑钢笔画,当时看到画的时候,就觉得很累,这一幅画要处理多少细节啊,根本看不过来,想不出来。现在看来,这种风格非常值得临摹,哪怕我们再不喜欢,也能通过这种表现方式体会一下,认真刻画建筑和形体是怎样一个过程,不是建筑钢笔速写就是建筑钢笔画,现在随便翻出一本钢笔画的书,就是这样的风格,不是不好,如果只看这种书,还真的让我觉得,钢笔画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写生、采风类的辅助画种,其实,建筑钢笔画同样可以经典、细致。我还是那个观点,建筑钢笔画如果想表现的很好,线条就是要控制、认真和有目的,为什么要随意?以我自己的水平,想好好控制尽力表现都没那么容易,何况随意了。)钟训正先生编著的这本,想画建筑钢笔画必备的一本,而且很多画都值得临摹。彭一刚、钟训正,他们出的书最好都拿来仔细看看,好好临摹,揣摩其中笔触和对形体的塑造。画建筑钢笔画不知道这两位老先生的书和画的,也算是缺了一课了。随便找一本丢勒的书,大家看看,大师的作品,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师而线条随意了。再推荐大家看看人民币和各国货币的背景图,都是用细致认真的线条排列出来的,试想,这些线条如果是随意的,还这么有货币的价值感吗?1.29 第二次更新练习画数量
我的钢笔画爱好和工作没有关系,也没系统学过,甚至素描彩画也没系统学过,只能算有美术基础。纯粹自发学习和练习的建筑钢笔画的数量,也没有超过50张,我不太主张以数量代替用心。不用心的画我也画过,结果只能是连看都不想看,能被自己恶心到,这么烂的画也能画出来。从那以后,再也不画不过脑子的画了。每一张习作都是完整的画
最适合我的就是找到感兴趣的画,找出一个局部,仔细刻画,无论从形体到明暗,完全的画下来,每一笔都要做到意在笔先,没想好不能动笔。画了就不要觉得不够好就不继续,一定要咬牙把画画完,画完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找根最适合自己的笔
钢笔画,不能顾名思义,我用的不是书写用的钢笔,而是针管笔,或者樱花一次性针管笔,粗细自己各选几只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那就是流利。我用过红环和斯德罗的针管笔,我会用最细的砂纸,对针管笔的四边稍作打磨,笔尖会稍稍圆滑一些,不要看这一点点圆滑,带来的变化就是画绿化和树叶的时候,会非常流畅,不划纸。假如这张纸是用来上水彩的,那就更不会因为笔尖划过纸的地方出现洇渍,这一定不是计划要出现的水彩效果。纸张
无所谓,就是A4普通打印纸就可以了,要求高一点就买80g的吧。再有些追求就用A3的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试想仔细画一张充满细节的建筑画,有多么激动人心,整幅画面都是建筑细部和节点,以及建筑投影里精彩排列的线条。不浮躁
如果对着一张画来临摹会产生压力,那么我会临摹精彩的局部,甚至个别的线条部分,不是交作业,就是提高自己和建立对钢笔画的兴趣,那就更灵活的去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任何钢笔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是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未尝也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觉得面对很大的一张画无从下笔,所以想尽快把画临摹完是不可取的。目的不仅仅是画完,而是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刻画形体。1.29 已更新
无人邀请,自己来的。目的把自己从零开始的过程分享一下,自学钢笔画,无老师无教材,因为学钢笔画不难,而且很有趣。
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很快,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每一张画都要仔仔细细,认真静下心来画完。
不要耍帅,画钢笔画我不认为可以做到像国画那样挥毫泼墨,可以这么认为,画钢笔画就像绣花,要对笔下的每一个笔触和线条负责。题主说只是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有点太可惜了,钢笔画的应用范围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日常所见。希望能引起题主的重视,因为画一张画用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差不多的,如果多用些心思,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怎么说,当作一个以后可以炫耀和给生活工作带来更多回馈的技能,这样想功利一些,是不是更合适。我只对钢笔画这一件事能说几句话,发几张图,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启发,或者一些鼓励吧。对我来说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者,一个共同的话题不容易,很开心。先发几张工作的用图
钢笔线描底稿继续更新一下,钢笔线条+淡彩效果,我始终相信,用心对待每一张画,就会有回馈,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钢笔底稿
屋顶底稿线描+淡彩,目的是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其他部分做淡化处理。透视底稿(临摹)淡彩鸟瞰图,单纯的钢笔线稿。空间分析(除了填色,钢笔线条是主要表达手段)建筑高度控制示意主要突出屋顶的天际线变化临摹线描稿填色稿线描稿填色稿钢笔稿彩铅稿透视线稿。对物体的质感尽量少做刻画,基本是突出一下明暗的对比,哪怕这个对比很小,不能没有,否则这幅画就会很平,没有张力。马克笔上色,效果很差,还不如只上彩铅,还是水平问题。这是室内,不是建筑画,也算是建筑钢笔画的一个过程作业。颜色过艳,笔触凌乱无章法,请大家避免我这个情况。这也是建筑钢笔画,只不过说的是建筑和空间的关系,这类分析示意图,有它自己的属性和美。稍微有点钢笔画基础的人,都可以轻松画出,不是吗。建筑和路网形成的肌理,很容易看懂,却不容易说清。
一张简单的钢笔画,或许在工作中常用,意图清晰的示意图,希望能给题主带来工作的启发。
这几棵树的平面围和示意,也就是纯粹的钢笔线条了,只是注意了粗细运用。
树的样子很难看,这张画说的是矮墙对于建筑私密性的重要,谁会在意这棵树美不美呢?建筑钢笔画在这各方面反而忽略了技法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凸显了出来。还是不要仅仅只作为兴趣了。
某种住宅形式的排列规律,整个图都很简单,最难的也许就是小汽车了吧。
上图说的是屋顶的高度和形状的对比,以及这样的不同会对居住和功能产生的影响。
上图说的是入口的各种形式和规律,如果说单纯徒手画完的话,15分钟都用不了。
钢笔画的分析图(插图)。上面这些图都很简单,都是不需要卖弄线条的,相反,却说简单清楚一个用语言和文字很费力才能说明白的事。上面是工作中用到的图,下面发的图都是纯兴趣而画的。
今天持续更新一下,把前期所有的建筑钢笔画发上来,大概十几张。钢笔画爱好者,无缘无故的喜欢,尤其是建筑钢笔画。没怎么画过人和景物,只喜欢画建筑,我把我自己从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和题主分享一下,主要是这个过程,至于画本身不重要,权当抛个砖吧。1、看书是要看的,尤其是要看国外的钢笔画,尽量少看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不好,是要找到这种画种的源头,从最高水平的作品去欣赏。推荐英国水彩画家特纳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建筑的一些,他对建筑细节的刻画,是很适合钢笔画借鉴和学习的。先去看什么是好的,至于国内的好不好最好不要先不管。我是没系统学过钢笔画,一节课也没上过,但是素描是学过几节,这是美术的基础,没法绕过去。2、从书中要找出对一个事物描绘的笔触和方法,不要一开始就临摹一副很大和复杂(相对的,只要你觉得信息量太大,就不要硬着头皮上)的画。最好先画些局部,通过局部先作为入手的方法,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3、既然是建筑画,做练习时少画静物,尽量去看看自然的景物是怎么刻画的,提高对一些非具体形象的概括能力,如:云、水、树、影子等等。把人和静物先放一放,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比较概括的层面,不要一上来就抠细节。4、还是要看看美术基础的书,还是尽量看国外的,不要看美术院校考试的那种。你是通过了解素描本身,对钢笔画有促进,基本就是要画一画,再来看看书学一学,这样反复对照进步才快。5、尽量不要用辅助工具,类似尺子之类的,学习钢笔画就是对自己手、眼、脑的一种协调锻炼。不要怕开始画的丑,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要有一个阶段目标。透视最主要的是你要理解,不要在画面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说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这是一个理解建筑的基本方式,如果没理解,没弄明白,还是要从心里彻底弄清楚,主要是理解。6、我从开始看画,偏执的认为,有写实风格的,经典的画就是美的。现在看,确实很片面,但这个主要审美观没重大变化。我买学习用的工具书时,一定是要用这个来衡量的。开阔眼界的看看就行了,能值得临摹的,充满大量细节的,不含糊概括的钢笔画才值得买。这是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大坑,慢慢填吧。
和题主一起分享我的每一步对钢笔画的心得。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用普通的签字笔画的。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前提是,耐心一点一点的话,不能想着一挥而就的潇洒。
中间的门里的色调很深,需要反复的涂画,但是这个素描关系是很必要的,还是要耐心。地面表现的很差,从某方面来说不如入这个画的色调,树丛的表现稍好了一点,但是笔触还是不够符合树的形状。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上图这一张,真的一下对钢笔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对左侧这个旧的土坯墙的刻画得到启发,原来土坯的砖可以只画砖缝,就能表现出质感。至于这个质感表现的好与坏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求这个兴奋点,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地面依旧很糟,我开始明白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主要表现的地方时门洞的阴影带来的强烈对比,要压得下去。上图中左侧的树干,只起了一个轮廓,没有深入。因为觉得这画如果把树再画完,整幅画就不够轻松,最后还是没画。
作为对建筑的瓦、檐口、砖墙、影子还是做了仔细的刻画,找出对这些墙面笔触的方法。有些墙面是全部竖线条组成,而且要有疏密和点线的断续。
有些地方还是很重,素描关系要明亮。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这张画第一次学着画水,主要是表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笔触更加放松一点。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这张图的遗憾就是,全部竖线条不够垂直,试想,如果全部竖线条都是垂直的,这张画会更具建筑应该有笔挺结实的质感。而这张画的线条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塔是草扎的,哈哈上图是很失败的一张,全部都在表现建筑的明暗关系,但是形体却丢掉了,尤其是左边的一侧的建筑感觉就是一堵软泥糊在那里。右侧的屋顶刻画很失败,看不出瓦的质感和形状,过于追求正确的素描关系,没有自己合理构图。
每次看到这张图都很窝心,我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了。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建筑不垂直,变形了,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这几张画都开始起铅笔稿了。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后来,我也画了一些较为具象的物体,不是建筑,就是学着刻画一些有特点的物体,把握好质感和笔触的处理。不同笔触,得到的质感就不同,这些是雕塑,去过798的应该不陌生。这时的我,已经很注意笔触的组合和排列了,说到底,这就是钢笔画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享受画钢笔画的乐趣。
画本身是否好看是另一回事,享受这个画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我想得到的这张画的笔触是对上面画的一个总结和提高,这个雕塑是铁铸的,我在画的时候就突出或者有意的夸张这个特点,怎么夸张,就是强调明暗的对比,还有形体转折的棱角,不要很圆润的过度。上图是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也就是仔细看过很多国外钢笔画的书,练过一些钢笔线条的排列,试过各种组合对表现对象质感的表达,发现,不要拿建筑当建筑画,就可以了。
就是用一堆你认为很美的钢笔线条排列出一些几何形体,如果这个过程中,能把一些形体的体积、阴影、质感都放进去,就更好了。
这张画把铅笔稿起的很仔细,需要留白的的地方要想好。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笔有些粗,如果用再细一点的笔就好了。
我自己开始认识到,不要有任何杂乱无章的线,所有的线画上去,都是有目的的,排列要有秩序感,组合起来要美。上图是对前面的画一个总结和提高,开始很注意笔触的排列和组合。如果局部放大,很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建筑,仅仅就是一堆线条。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最前面这棵树是留白方式处理。如果说把钢笔画的作用,从单纯的一个爱好拓展一下,可以放在工作中,起到辅助表达工作理念和意图的作用,一个沟通和表达意见的直观工具。翻制的一本书的插图基本就是钢笔白描,如果每棵树都尽量画到接近正圆就还是水平有限。线条本身没难度,就是一个用法,点、线、粗、细的变化,能表示出不同的范围和示意。母题就是圆形,大小不同而已。最大的难度也许就是怎么把圆画的尽量圆。
上图最需要注意的是线要保证横平竖直,不要有歪斜。如果每条线的结束用断续来过渡,会显得整幅图比较放松,把视觉中心放在图中间那个“小广场”。题主,是不是能把仅作为兴趣爱好的观念拓展一下了。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景观雕塑手绘入门书籍:
1. 《景观雕塑:设计与手绘技法》- 作者:罗杰·基利
这本书介绍了景观雕塑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则,详细说明了手绘技法和材料的使用。它还包括了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帮助读者提升手绘技巧。
2. 《景观雕塑与环境设计手绘教程》- 作者:凯文·沃德
这本教程书提供了许多景观雕塑和环境设计的手绘技法和指导。它包括了绘制概念草图、透视图和精细细节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实例和练习,适合初学者入门。
3. 《景观雕塑设计与手绘教程》- 作者:斯科特·扬
这本教程书介绍了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手绘技法。它包括了绘制场地分析图、概念图和细节图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一些案例研究和实际项目练习,帮助读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4. 《景观设计手绘技法》- 作者:吉米·西蒙斯
这本书专注于景观设计与手绘技法的结合。它介绍了如何运用手绘技巧表达设计概念和创意,包括绘制平面图、透视图和手绘效果图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练习和实例,帮助读者提升手绘技能。
这些书籍都适合初学者入门,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选择一本或结合多本阅读,可以帮助你学习景观雕塑手绘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逐渐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
以下是一些介绍景观雕塑手绘入门的推荐书:
1. 《景观雕塑手绘大师技法》:这本书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景观雕塑手绘技法,包括线条、阴影、透视和色彩运用等。书中还有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2. 《景观雕塑手绘入门教程》:这本书是一个针对初学者的入门教程,通过步骤式的指导和示范,教会读者如何从零开始进行景观雕塑手绘。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景观雕塑设计案例,让读者了解实际应用。
3. 《景观雕塑手绘基础教程》: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景观雕塑手绘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构图、透视、比例和色彩等。书中还有一些练习和实例,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4. 《景观雕塑手绘实例教程》:这本书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景观雕塑手绘技法和方法。书中还有很多实例和练习题,供读者模仿和练习。
以上推荐的书籍适合不同程度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提升自己的景观雕塑手绘技巧。书籍只是帮助学习的工具,实际的练习和实践同样重要,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1、中国画专业/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文化艺术创作单位、设计部门、出版、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2、油画/就业去向:
美术创作部门从事油画、壁画、宣传画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各级艺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在出版社、报刊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部门、厂矿企业从事有关宣传工作。
3、版画/就业去向:
进入各种文化艺术领域宣传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美术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及策划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4、壁画/就业去向:
在城建、园林、艺术创作部门从事壁画的设计、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艺术馆、展览馆、文化馆(站)的美术创作、宣传和辅导工作,也可在其他部门、单位从事有关宣传工作。
5、雕塑/就业去向:
雕塑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建筑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公司、雕塑设计院及其 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塑设计、装饰品设计及相关的教育、管理等工作。
6、美术学/就业去向:
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或者任教,考研的也不少。学国画和油画的学生可以向实用美术方面发展,从事平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也有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7、美术教育(师范)/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从事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高校的美术教学工 作和工矿、企业、专业团体美术组织的创作和设计工作。
8、艺术设计学/就业去向:
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印刷包装企业设计部门、出版社与媒体设计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或策划工作。
9、环境艺术设计/就业去向:
毕业生适宜在民用建筑设计部门、建筑科学研究部门、家具研究或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和研究工作,在家具工厂、工艺美术设计公司、展览设计公司、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公司从事设计和研究工作。
在民用船舶、飞机装饰研究、设计部门、环境、园林研究、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和研究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0、装潢艺术设计/就业去向:
室内设计等行业。
11、平面设计/就业去向:
工业设计类(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产品研发、大型生产企业,以及独立开设设计事务所从事相关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术专业
世界四大美院分别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这四所美术学院是众多艺术生梦寐以求的院校。美行思远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四所美术院校。世界四大美院之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简称RA,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举世闻名,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为培育世界绘画、雕刻、建筑艺术英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研究院每年举行优秀学员及艺术家作品展,也吸引了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瞩目。
皇家美术研究院现任院长莫里斯考克利尔教授,在学院办公室接受‘留学英国’专访时说,皇家美术研究院开设为期三年的硕士课程,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
英国皇家美术研究院在院长底下设有馆长、美术教务主任、高级讲师、一二年级教师职位,此外还聘请了许多客座教授指导绘画、雕刻、版画、建筑、数码印刷、摄影理论和实践课程。 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下,学员经过三年的熏陶,无论在气质、胸怀、技巧和创意方面都会有极大的长进。
世界四大美院之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简称RISD),是一所集艺术与设计学科为一体的世界顶尖设计学院。建校于1877年,至今已有近140年的悠久历史。并在Business Insider的世界上最棒的25所设计学院中,RISD荣膺榜首,力压耶鲁、麻省理工、Pratt、SAIC等强校。
罗德岛设计学院和布朗大学共同享有着社会、学术和社团等资源,并为两校学生提供互选课程和双学位的机会。罗德岛设计学院各专业都位于领域前端,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插画(Illustration)、摄影(Photography)专业尤为突出。
罗德岛设计学院提供19个系所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去攻读。热门的科系有:建筑、平面设计、插画等。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入学后第一年的基础课程里,学校会要求学生修读设计课程,像是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素描、手绘等,罗德岛设计学院注重手工实作,以此来训练学生扎实的的基本功夫与反复推敲的思考方法。
世界四大美院之美国加州艺术学院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College of the Arts,简称CCA),是一所位于美国洛杉矶的顶尖艺术学院。该校共有两个校区,一个位于旧金山市区,另一个则位于奥克兰。
加州艺术学院创始人Frederick Meyer是全美知名的景观建筑师,在二十世纪的设计与工艺运动中占有一席之位。Robert Arneson, Michael Vanderbyl, Lucille Tenazas等知名校友是加州当代平面设计运动领导者。在US NEWS 2016年全美设计院校排名中位于第6位。
加州艺术学院注重将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CCA所在的湾区教育资源丰富,比邻Stanford University, UC Berkeley等综合院校以及美国高新科技发源地-硅谷。加州艺术学院各专业都位于领域前端,包括: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摄影(Photography)。
世界四大美院之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德国的一所著名的公立艺术大学。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成立于1773年,在19世纪更是成功崛起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学院。设有自由艺术、定向学、绘画、雕刻艺术、综合造型艺术、建筑艺术、舞台设计和摄像学、高中自由艺术教师、综合类学校艺术教师、艺术历史学、教育学、哲学、造型艺术的教育理论、社会学和诗学与艺术美学等专业。
热门专业有影视与录像、艺术美学、艺术教师专业、诗学与艺术美学、建筑艺术和舞台设计等专业。半个世纪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招聘了很多国际知名的教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内容,同时学校的毕业生也一直在德国与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从而使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学之一。
以上内容就是世界四大美院的介绍,有意向申请这几所美术院校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在申请过程中如果还有关于出国艺术留学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咨询美行思远艺术留学顾问。
阅读此文章的人还阅读了...
想进入设计行业,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设计,我个人认为:设计就是用非现有逻辑的逻辑,去解决现有逻辑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高级的设计不仅仅是追求美感,更是为了用设计去解决问题。
接下来还需要了解设计业内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又需要具备什么。
建筑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环艺设计师、服装设计师、UI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动画设计师、游戏美术师……这些都叫设计师,但从事的工作却千差万别,所需技能也各不相同。
拿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例,环艺一部分是室外设计,包括景观、城市雕塑等,另一部分是室内设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室内装修设计,主要从事建筑业或房地产、装饰装修业等。必备软件包括:3d
MAX、Auto CAD、Lightscape等软件。平面设计主要包括标志、包装、海报、广告、杂志、书籍等的设计,主要从事广告行业,现在很多甲方企业内部也会有这一岗位。需要使用的软件包括: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or等。
设计业涉及的门类和知识很多,这里很难一一展开。决定从事设计之前,先花些时间和精力提前做好功课,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想从事的职业,以及了解清楚目前设计行业现状及薪酬,会更有助于你正确认识这个行业。
我有个朋友叫桃桃,她从小就开始画画,艺考失败之后去了广电学习广告设计。大学毕业后也一直从事设计行业,身边有人问他,“设计好学吗?”“我觉得你们设计师好酷啊,我也想学”“我不会画画能学设计吗?”。
桃桃是这样回答的:首先设计是一个宽泛的行业,你必须要深入了解什么叫设计,作为设计师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你要学什么,你能做什么,这都是初期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其次我觉得设计师是需要一定美术功底的,透视,几何,线条,配色,造型,如果这些统统不懂,那要如何去做设计工作呢?很多人搞不懂设计师和美工的区别,其实区别就在于设计师是要在设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作的,而美工只负责执行就好了。
有很多朋友在没有了解透彻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了设计行业,觉得不就是学几个软件吗?没什么难的,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只能做一个薪资有限的美工。这也是为什么我基本不会推荐朋友盲目转行设计的原因。
艺术设计专业大范围地划分有摄影、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公共艺术、服装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等。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具体不同专业,会有很多有关这个专业的理论体系和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比如平面设计会学:平面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字体设计、广告学、平面设计学等理论,还会学习Photoshop、Illustrator、CDR等等创意呈现的软件。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学习:Photoshop、构成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手绘效果图技法、AutoCAD图形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天正建筑、室内设计原理、SketchUp草图大师、3ds max建筑效果表现技法、工程预算、中外建筑史、建筑风水学、展示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视觉传达可细分为:动画设计、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工业设计可细分为: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旅游纪念品设计等等服装服饰设计可细分为:珠宝设计、服装设计、面料染织设计等等;环境艺术设计可细分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公共艺术:装饰雕塑设计、装饰壁画设计、材料语言设计等等;艺术设计史论专业,不需要太强的绘画功底。但对于实践类的设计专业,还是要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是造型的基础,色彩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审美都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积累的。设计的配色、风格、对设计的认知、审美、你去说服甲方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依靠前期的美术功底。如果没有绘画功底,即使有好的创意和想法,也没办法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