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
导读:这两天扒黄金市场的最新数据,突然撞上个“里程碑式”的变化——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手里的黄金储备总值,居然第一次超过了他们持有的美债规模。这可是1996年以来头一回,等于给运
近30年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首次超美债
这两天扒黄金市场的最新数据,突然撞上个“里程碑式”的变化——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手里的黄金储备总值,居然第一次超过了他们持有的美债规模。这可是1996年以来头一回,等于给运行了几十年的“美元主导外汇储备体系”,划了道意味深长的分界线。
为啥突然都把黄金当“香饽饽”?得从2022年那波“金融制裁冲击波”说起。当年乌克兰危机升级,美国联合盟友把金融制裁玩出了“极限操作”——冻结外汇储备、切断SWIFT通道,直接把“美元资产绝对安全”的默认共识砸得稀碎。央行们突然醒过味儿来:原来美元不是“保险箱”,是“带锁的箱子”,钥匙还在别人手里。而黄金呢?它没主权背书、没有“对手方风险”,是攥在手里就能踏实的“硬通货”——就算美元贬成纸,黄金还是黄金。就像东方金诚的分析师说的:“哪怕花高成本换黄金,也得把外汇储备的‘风险敞口’堵上。”
更值得琢磨的是,买黄金的主力不是欧美发达国家,是新兴经济体。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购金意愿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社科院的学者跟我聊过:“储备资产的选择,本质是政治逻辑的分化。”大西洋理事会做过个统计——和美国政治距离越远的国家,买黄金越狠。道理很直白:美国动不动就用金融制裁“敲桌子”,跟它关系僵的国家,能不对美元体系犯嘀咕?就拿2025年二季度的数新兴经济体的黄金增持量占了全球的70%,说白了就是“用黄金换战略安全感”。
其实这背后的算盘,远不止“避风险”那么简单。当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太高,等于本国经济政策得“跟着美国转”——美联储一加息,你就得担心资本外流;美国搞贸易战,你就得怕美元资产缩水。现在用黄金替换美债,哪怕金价涨得再凶,也是在给自己“留后手”。就像中国社科院的学者说的:“增持黄金不是‘反美元’,是‘找自主’——手里有‘硬货’,才能在美元的游戏里,多一分不被牵着鼻子走的底气。”
这两年常听人说“美元霸权要凉”?倒也没那么夸张,但“美元信任”确实在进入“调整期”。桥水基金的达利欧都直言,美国已经到了“长期债务周期的尾声”——债务增速比经济还快,只能靠印钱续命。反映在资本流向上,今年黄金的涨幅居然超过了美股,资金正从美元资产里“跑出来”,往黄金怀里钻。说到底,各国央行抢黄金,抢的不是“涨价收益”,是“未来的主动权”——在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里,多攥点黄金,就多一分应对不确定性的“缓冲垫”。
有人问,黄金能彻底取代美元吗?短期内肯定不行,但它已经成了“美元体系的‘替代选项’”。从1996年到2025年,近30年的等待,全球央行用“黄金超美债”的动作,写下了最现实的注脚:当美元的“安全共识”被打破,当金融制裁成了“常规武器”,黄金这种“老资产”,反而成了最“新”的战略选择。毕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攥在手里的实物”,永远比“别人印的纸”更踏实。